河声丨六元鸡排,照见商业伦理之光

2025年09月28日11:53

来源:大河网

据报道,近日,江西景德镇五中附近,48岁的“鸡排哥”李俊永的摊位前常现雨中长队。顾客等三小时买6元鸡排,售罄时他将最后一块随机赠予围观女生,女孩欢呼“去买彩票”。这幕日常场景,折射出数字时代的稀缺温暖——当算法与效率主导消费,这个坚持9年现做、限购公平、用幽默传递情绪的小摊贩,成了城市烟火的精神地标。

鸡排哥的走红,是对标准化商业的温柔反击。预制菜与连锁店盛行时,他坚持学生优惠1元、四点半后不接散客,炸坏鸡排会自责。这种诚信,与靠营销和流量堆砌的“网红经济”形成反差。他限量售卖非饥饿营销,而是守品质与体验,限购从5份降至2份,让更多人少留遗憾。这种“反效率”生意,撕开快餐文化缺口,揭示商业本质:竞争力不在规模速度,而在与消费者的信任纽带。

他的脱口秀式销售超越食物本身,“请你不要拒绝美味”等金句被网友整理,有人专程学沟通技巧。这种将交易变情感交互的能力,正是 Z 世代青睐的“情绪价值”。在年轻人被大数据和消费主义裹挟时,摊位前的对话与幽默,成了对抗社会原子化的仪式。其家人共同支撑生意,形成传统熟人社会信任场域,售卖的更是社群归属感。

但火爆背后是个体经济瓶颈,鸡排哥每日工作14小时,高强度劳动难持续。网友呼吁“全国巡炸”,标准化扩张会消解其个人魅力与独特性。而景德镇文旅局邀他任推广大使,将个人IP转化为城市文化符号,兼顾小生意与城市文旅,这种“在地性”共生或为小微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

鸡排哥的限购卡片与博物馆预约异曲同工,资源分配始终是供需核心。他随机赠最后一块鸡排,像公共服务对“剩余机会”的公平分配——虽无法满足所有人,却传递程序正义的温度。若将“小摊智慧”延伸至城市治理,或可启发柔性策略:热门景点分时预约与现场补漏结合,社区商家共享客流错峰消费,让效率与公平不再对立。

鸡排哥走红非孤例。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地方小吃破圈,反映大众对真实、可控、有温度商业的渴望。当消费者厌倦预制菜千篇一律、电商算法陷阱,这些扎根市井的人格化小生意成了精神绿洲。但需警惕将其神化为“励志模板”——他的成功不可复制,却提醒我们:技术狂飙中,商业终极竞争力是对人的尊重。以此审视城市对小商贩的空间包容、在地文化培育,或能让更多“鸡排哥”在烟火中自然生长。

鸡排哥的油锅终会冷却,但他对职业的敬畏、对顾客的真诚,如景德镇瓷器般在时代洪流中淬炼出持久光泽。是商业文明最朴素的真相:无论科技如何迭代,人性温度永远是最贵的稀缺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志高)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