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花江峡谷大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背后的中国智慧

2025年09月28日11:53

来源:大河网

当花江峡谷大桥在“地球裂缝”之上舒展钢铁之姿,这座在“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纪录中诞生的超级工程,不仅改写了贵州高原的交通版图,更镌刻下中国基建的新传奇。主跨142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两个沉甸甸的数字,承载的是从2小时崎岖盘山到2分钟凌空飞渡的时代巨变,也是中国基建从奋力追赶到全面引领的生动缩影。

毫米级精度,攻克“地球裂缝”的工程壮举。横跨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建设堪称在刀尖上跳舞。面对陡峭的崖壁、复杂的风场和多变的地质,中国工程师凭借多项硬核技术,实现了建造的毫米级精度。为应对峡谷中高达14级的瞬时强风,创新采用“流线型钢桁梁+中央稳定板”组合结构,令狂风绕桥而行。每一段钢梁的吊装,每一根主缆的架设,都是对极限的挑战和对精准的追求。这座大桥不仅连通两岸,更是一座展示中国工程智慧与攻坚精神的丰碑,证明了没有中国人克服不了的自然险阻。

民生温度,打通区域发展的“任督二脉”。大桥的通车,彻底重塑了峡谷两岸的时空格局。曾经制约发展的天堑,如今成为助推区域经济腾跑的跑道。桥塔之上,观光电梯凌空而起;抗风面板化身高空赛道,桥旅融合的巧思,让交通枢纽升级为文旅新地标,预计年接待游客将突破百万人次。农产品出山、游客涌入、商贸往来……这座“超级工程”正强力推动黔中经济区协同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劲动能。从“万桥飞架”的贵州实践到“世界桥梁看中国”的全球共识,这座桥见证的是交通网的延伸,更是发展动能的跃升。

中国基建,为何能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从港珠澳大桥到花江峡谷大桥,中国基建不断突破的密码,源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以及一代代工程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将技术创新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让最前沿的科技,服务于最朴实的生活愿景。花江峡谷大桥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基建狂魔”之称,靠的不是魔法,而是硬核的实力、坚定的担当,以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永恒信念。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是中国基建世界领先的生动注脚,彰显了非凡的中国智慧。当钢铁长虹跨越天堑,连接的不仅是两岸的距离,更是过去与未来、技术与民生。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是你们让天堑成通途,让奇迹成日常!(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航)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