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州机场的全货机满载电子元件飞向欧洲,当周口港的集装箱货轮沿沙颍河驶入长江经济带,当“米”字形高铁网将中原腹地与全国市场紧密相连,河南正以“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跨越,书写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中原答卷。2025年上半年,河南GDP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区位优势向发展动能的深度转化,更是“破障碍、立规则、通循环”的生动实践。
破壁,从地理中心到要素枢纽。作为古今交通要冲,河南曾面临“流量易聚、价值难留”的发展困境。“十四五”以来,河南以交通网络的“硬联通”打破区域壁垒,市市通高铁、80%以上县通双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2263公里高铁织就“一小时交通圈”。郑州机场62条全货机航线连接全球,2025年夏航季新增连云港、湘西等6个航点,形成“空中丝路”的立体网络。周口港跻身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年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让河南实现“借港出海”的历史性突破。交通链的延伸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让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中原大地高效流动,为产业升级铺设了“黄金通道”。
聚势,从通道经济到产业集群。在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年开行超2000列;在周口临港开发区,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在洛阳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群研发投入强度达3.2%。河南以10个国家物流枢纽为支点,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集聚”跃升。通过打通“交通—物流—产业”价值链,已培育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2.2%。这种“枢纽+产业”的发展模式,既让河南成为长三角、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优选地”,也使其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关键节点。
跃迁,从区域循环到国家使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的探索不止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方案》的150项任务清单中,既有“一云纳管”数字平台支撑4.8亿件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理,也有跨境电商综试区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年均增长28.3%的开放成果。当郑州—吉隆坡“双枢纽”航线带动对东盟贸易额激增,当焦作物流企业与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催生9000亿级现代物流规模,河南正以“内陆腹地”的身份承担起“开放前沿”的使命。这种角色转变的深层逻辑,正是通过规则衔接、标准互认、要素共享,让中原腹地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站在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河南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深刻道理,统一大市场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素流动更自由、分工协作更高效的开放体系。从“天下之中”到“发展高地”,河南以枢纽经济的乘数效应,为中西部地区破解“区位劣势论”提供了样本。当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当流量红利沉淀为产业实力,这片古老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中原传奇。(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