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开放、机遇、实干,投资中原共赢未来

2025年09月28日13:30

来源:大河网

金秋的中原,宾朋满座。9月26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里,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启幕钟声,与黄河奔腾的涛声隔空共鸣。这场盛会不仅是1600余名中外嘉宾的聚会,更是河南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生动注脚。千余名海内外嘉宾齐聚黄河之滨,谈合作、谋发展,一股开放合作的暖流在古老的中原大地激荡。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场经贸盛会,更是一个中部大省以开放姿态主动融入世界、以实干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坚定步伐。

开放,是河南最鲜明的时代标识。今日之河南,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土里刨食”的传统农业大省。它地处天地之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网络密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2025年河南经济总量预计达6.7万亿元,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挺起发展脊梁。曾经的“天下粮仓”,如今变身“绿色工厂”聚集地。省委、省政府紧扣“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和“1+2+4+N”目标任务体系,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从夯实要素保障到维护公平法治,河南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世界宣告:这里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内陆也能成为开放的前沿。80个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正是对这片热土最直接的“投票”。这背后,是决策者“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筑巢引凤”的远见卓识。

机遇,是河南最厚重的投资邀约。刘宁书记细数河南的家底:超大规模市场、优越区位交通、完备产业体系、坚实农业基础、厚重文化底蕴、充沛人力资源。这六大优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海内外客商共享的未来所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河南有近亿人口的消费潜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壮大的科创力量;建设农业强省,河南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打造文旅强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品牌越擦越亮。这些机遇,如同一个个待开发的宝藏,等待着有识之士前来挖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冰鼓励民营企业在此“竞相出彩”,正是看中了河南发展蕴含的无限可能。诚如刘宁书记所言,河南有广阔市场、优越区位、完备产业,更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实干,是河南最动人的发展语言。办会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经济全球化时代,投洽会既是一个开放交流的窗口,也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经过前期洽谈对接,本届投洽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268个,总金额2196亿元。投洽会搭建的是平台,汇聚的是资源,最终要落脚在项目上、体现在增长里、惠及于民生中。马来西亚公使、联合国工发组织代表的致辞,南非、波兰等国际友人的参与,都表明河南的开放合作是双向奔赴,是互利共赢。我们欣赏开幕式上的高朋满座,更期待展馆内、洽谈桌上的务实交流。让签约的项目早日落地,让合作的意向转化为实打实的投资,让新技术、新产业在中原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才是对“共商开放合作 共赢发展未来”主题最好的诠释。河南的干部们常说“店小二”精神,就是要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优质服务,这种俯下身子的姿态,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信心,是河南最宝贵的未来资产。作为河南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活动,河南投洽会已成为中原大地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搭建起全球投资者与河南双向奔赴的桥梁。目前,郑州机场已实现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国内转国际等“空空中转”模式。今年前8个月,“空空中转”货运量超2万吨,同比增长35%。从“空、陆、数、海”全方位链接,郑州已形成横跨欧美亚、辐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网络。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定扩大开放的决心,越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河南投洽会的成功举办,本身就是一剂提振信心的强心剂。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内陆地区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这份信心,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源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谋划,更源于亿万中原儿女的勤劳智慧和不懈奋斗。

中原逐梦,未来可期。投资中原,是为了共赢未来。这场秋日里的盛会,如同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河南。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