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现做的,只是少了点诚意

2025年09月28日16:21

来源:大河网

书接上回,在罗永浩放弃追究,西贝承诺整改后,这场关于预制菜的轩然大波似乎算是告一段落。但近日,西贝为挽回品牌形象,在旗下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中接连炮制了数篇公关文章,描写了一些西贝“铁杆粉丝”对西贝的忠实力挺,其中有“哭着、闹着,就是要去西贝”的儿童组选手“7岁毛毛”,有“我跟西贝同生死”的成人组选手信仰感小伙儿,还有“我的孩子是吃西贝长大的,现在我也带孙子孙女来吃”的三代同堂组选手“姥爷”,更有“一碗汤换北京一套房”的性情大爷,实在是“要素过多”“用力过猛”,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

网络截图

以“7岁毛毛”一文为例,毛毛吃西贝从2岁吃到7岁,把吃饭吃成“陪伴”和“约定”,打“儿童情怀牌”看似温情有爱,但西贝从西北特色转向家庭场景,用“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取代经典“I LOVE 莜”口号,好像也就去年的事,7岁的毛毛还在上幼儿园似乎也不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诸如此类,一个个团不圆的故事中有着西贝的疲于应付、手忙脚乱,倒是可以看出这一大碗温情“鸡汤”确实是现做的,就是没端上餐桌而是端上了公众号。

品牌形象受损、客流断崖式下降,西贝自然是着急的,这可以理解,但是像这样自爆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开,根本原因还是西贝存在品牌和消费者间的认知错位,自认为没有一道预制菜,此番是遭受了误解,非常委屈,也是属于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哪了。

关于吃饭,顾客在乎的永远是味道、安全以及物超所值,要的只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现炒菜,卖预制菜并没有错,错的是试图搪塞敷衍顾客的知情权,没有人在意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预制菜”,当西贝拿着冷冰冰的规范流程、专业术语去和大家“争定义”,辩赢的是顾客,失去的是人心,在预制菜这件事上普通人或许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是有用脚投票给出自己答案的选择权。

西贝的“认错”回应,不接地气,还总带着些“不服气”,从最开始“顾客虐我千百遍”,到这一波“铁杆粉丝忠实力挺”,都是表面上向消费者低头,却始终把自己摆在“舆论受害者”的位置上,高高在上地用“温情故事”“恩情文学”去教育顾客,不仅没有回应消费者真正关切的预制菜问题,更有试图转移视线、掩盖问题之嫌,少了真诚沟通,冷了人心信任,只留下消费者情绪反弹后删文的一地鸡毛。

这场风波既是警醒,也是鞭策,照见的是企业经营和危机公关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要“真诚”而非“温情”,要“透明”而非“煽情”,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正所谓人喊人连声不语,货喊人点首自来,讲一万个温情小故事,也不如以心换心,让顾客真正看到企业正视问题的勇气、广开言路的态度、立查立改的行动。

发现问题,过则勿惮改,西贝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做特别多的事,比如真诚回应预制菜疑问,详细公布整改措施、邀请消费者参与监督、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报告等,但肯定是不包括搞出来个当餐不可用的“百元代金券”,顾客的信任千金难得,别再让这种“西贝文学”踩着互联网的香蕉皮一滑到底了。(王林)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