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有风险”绝不是“为官不为”的遮羞布

2025年09月29日11:25

来源:大河网

干部应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然而现实中,部分干部不想担当、不能担当,将“有风险”当作“为官不为”的遮羞布,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其责,尸位素餐。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规矩趋严、监督趋紧,一些干部觉得“风险”无处不在。有的认为“做事越多,出错越多”,怕影响仕途或受纪律处分;有的因工作有风险便紧急叫停,选择“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消极态度。招商引资怕问责就干脆不做,改革创新怕矛盾就裹足不前,企业帮扶怕担责就视而不见。这些干部看似“明哲保身”,实则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极不负责。

“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干部,理应为民解难。动辄以“有风险”为不作为找借口,是党性缺失、担当不足的表现。这类干部忘记初心使命,只谋个人得失,将权力当作保“位子”的工具,而非为民谋福的手段,既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也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风险本是客观存在,但不能因“有风险”就逃避责任。古往今来,伟大事业皆需攻坚克难:李时珍踏遍千山尝百草编著《本草纲目》,詹天佑突破重重困难建成京张铁路。新时代更有张桂梅创办免费女高助山区女孩圆梦,廖俊波以“背石头上山”劲头创造“俊波速度”。这些榜样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担当与责任。

敢担当、善作为是党员干部的“标配”,否则便不配居其位。要让干部愿担当,需加强思想教育以增强责任意识,更需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对出于公心、推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应予以宽容,同时严肃问责不作为者,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为官不为者”无市场。

“有风险”绝不是“为官不为”的遮羞布。广大干部应保持“风险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意识,以担当为笔、实干为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组织、人民和历史的篇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倪洋军)

责编:孙华峰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