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别让泄私愤成了损害国家利益的缺口

2025年10月09日11:41

来源:大河网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某大型企业员工董某某因对领导心怀不满,为泄私愤,多次向境外人员泄露企业内部敏感信息,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危害了国家利益。

当董某某坐在审讯室里时,才如梦初醒,嘴里念叨着“我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可世上哪有那么多“没想到”?作为大型企业国际业务部的员工,他不可能不清楚商业机密的重要性,不可能不知道向境外泄露信息的后果。他所谓的“没想到”,不过是被私愤冲昏头脑后,对法律底线和道德责任的刻意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了公民和企业员工对国家利益、商业秘密的保护义务,掌握核心信息的人员更是肩负着特殊责任。董某某为了一己私怨,无视这些法律规定,最终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葬送了本该光明的前途,更让企业和国家为他的冲动付出了沉重代价。

更让人唏嘘的是,当他第一次泄密没看到“效果”后,竟还变本加厉。就像赌徒输了钱想翻本,越陷越深。他大概以为,自己只是偷偷发几封邮件,最多让公司多走点弯路,让领导挨一顿批评。可他忘了,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这些看似“私人报复”的小动作,有可能早就成了境外势力可乘之机的突破口。那些被他随手发出的数据,转眼就变成了别人抹黑企业、非法拦截货船的“依据”。等到货船在公海被拦,企业蒙受损失,他才惊觉自己闯了大祸,可这时再后悔,早已回天乏术。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应成为我们的日常坚守,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做出损害国家利益和有损国家形象的事。在职场中难免有“摩擦”,可把个人恩怨凌驾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之上,用损害集体的方式发泄私愤,既是职业道德的缺失,更是法律的禁区。如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这需要每个从业者守住初心,扛起责任,而不是像董某某这样,成为境外势力打击我国企业的“帮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董某某这样被情绪冲昏头的人,不在少数。例如,有人因为跟小区物业闹矛盾,故意破坏公共设施;有人因为对单位不满,做出不利于集体利益的事;有人因为在路上被别了一下车,就开着车在马路上“斗气”……这些事虽然跟董某某事件没法比,但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即把个人情绪当成了伤害他人、损害公共利益的借口。总有人觉得“我就是出口气”“没多大事”,可代价往往比想象的大得多。破坏公共设施要赔,损害集体利益要担责,开“斗气车”可能闹出人命。

董某某事件说到底,不只是“要保密”“别泄密”那么简单。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人身上的通病,即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把公共利益看得太轻;把情绪发泄当成理所当然,把责任担当抛到九霄云外。尤其是那些手里握着一定资源、掌握着关键信息的人,更应该明白:你手中的笔、电脑里的文件、脑子里的信息,从来都不是“私有财产”,背后连着的是企业的生存、行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安全。一时的情绪失控,可能就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不仅仅是悔恨。

通过这件事,也使我们看清一个问题,那就是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本能,但控制情绪、守住底线,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本事。个人情绪永远不能成为伤害他人和有损社会的“利器”,更不能成为损害国家利益的借口。一时的冲动,可能就是一辈子的追悔,以及对家国利益无法弥补的损伤。做人做事,总要有底线,守规矩,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企业和国家应有的担当。别让一时的怒火,烧了自己的人生,更别让个人的恩怨,成了损害国家利益的缺口。毕竟,有些错,一次都不能犯;有些底线,一步都不能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罗登廉)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