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看多了各种“旅游翻车”故事,不免心里有个默认,旅游就是要做好“挨宰”的心理预期。可没想到,延安对宰客行为的处理速度,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真诚与厚道。
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一位打假博主收到粉丝爆料,称延安某饭店存在典型的“阴阳菜单”,同样的饭菜、同样的饮料,只是因为点菜者的口音不同,价格便能翻倍。于是博主用外地口音点餐,朋友用本地口音点餐,结果整顿饭的价格差了整整五十九元。纵使饭味儿不错,这份“方言差价”也足以让人心里添堵。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老板面对质疑不是坦诚解释,而是死咬只有一个菜单,口中还加上一句“本地人都是老顾客,所以打折”。可事实是,博主的朋友用本地口音,第一次来就得到了所谓的“老顾客优惠”。这种解释,和掩耳盗铃没什么两样。更离谱的是,当博主提出查看昂贵菜单时,老板居然趁人不备偷偷将其移走。那一刻,宰客的不仅是价格,还有诚信。
面对这一宰客行为,延安此次的反应可谓迅捷,短短一天,文旅部门就发布公告,确认该饭店存在问题并已停业处理。速度之快,甚至让不少网友还在整理愤怒情绪时,事情就已经画上了句号。有人调侃:不愧是革命老区,干事有派头。可从我的角度,这不仅是效率,更是一种明确的信号,游客的权益是可以被迅速捍卫的。
说实话,大学生群体可能是对这些“宰客套路”最敏感的一批人。我们预算有限、旅行次数不多,安排好行程、挑好餐馆已经花了很多心思,如果到了目的地却因为口音被区别对待,那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被轻视和剥夺的感受。外地人就应该多付钱?这是一种带有歧视意味的商业行为,长此以往,既破坏信任,也让本该增进理解的旅游,变成了加深隔阂的场景。
延安的快刀,恰好切在了问题的根上,不要给宰客者留下侥幸空间。停业不仅是经济的惩戒,更是对整个旅游市场的震慑,让那些抱着“忽悠一票是一票”心态的商家明白,游客不是待宰的羔羊,监管也不是只会说“会严查”的空谈。
希望这种“有风度、有速度”的处理方式能成为常态,不只是延安,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和监管部门都能在面对类似事件时快速出击,把游客的信任当成一种必须守护的资源。(石家庄铁道大学 赵鑫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