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朋友膝盖一手抓地攀爬,终于登顶泰山,青岛“00后”姑娘李子萱靠双手登顶泰山。据了解,此次攀登共耗时55个小时,李子萱于10月7日晚9点左右成功抵达泰山南天门。10月8日,李子萱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此次攀登泰山的整个过程,以及为何选择泰山作为自己的挑战目标。
当 “00 后” 高位截瘫女孩李子萱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在 55 个小时的昼夜兼程后抵达泰山南天门时,她磨破的手掌与渗血的膝盖,不仅丈量了十八盘的陡峭,更重新定义了 “攀登” 的精神重量。这位青岛姑娘用近乎悲壮的坚持证明:人生的意义从不在终点的辉煌,而在每一次与命运较劲的登攀中,在每一次 “想放弃却依然向前” 的倔强里。
泰山之难,难在七千余级台阶的物理阻隔;而对高位截瘫的李子萱而言,这场挑战更是对生理极限的终极考验。第一次攀登时,双手磨出血泡、衣物磨碎的狼狈,未能掩盖她对顶峰的渴望;第二次出发前,精心准备的防磨装备与三四十斤的行囊,藏着她对梦想的敬畏。当暴雨浇透全身、疼痛如影随形时,她没有退缩;当朋友用 “膝盖当支点” 的支撑成为前行的拐杖时,她更用双手抠住了希望的石缝。这种 “一手抓朋友膝盖,一手抓地” 的攀爬姿势,何尝不是对生命最生动的隐喻 —— 在困境中借力,在绝境中共生,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每一步都踏得坚定。
面对 “没苦硬吃”“博流量” 的质疑,李子萱一句 “人生不就是苦中作乐吗” 的坦然回应,尽显超越年龄的通透。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有人习惯用恶意揣测他人的坚持,却忽略了每个追梦人背后的精神诉求。对李子萱而言,登顶泰山从来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为了翻越 “心中那座山”—— 那座名为 “不可能” 的山,那座横亘在残疾人与 “正常人” 之间的偏见之山。她用行动打破了 “残疾人只能被照顾” 的刻板印象,证明 “即使累点、慢点,依然可以做到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这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守,远比任何流量都更有力量。
李子萱的泰山之路,更让我们看到陪伴的温度。4 名好友全程同行的守护,商铺老板提供的休整空间,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这些善意如同山间的微光,照亮了她的攀登之路。在个体奋斗的背后,总有群体温暖的支撑,这既是人性的美好,也是 “登攀” 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 真正的强者从不孤单,他们的勇气会感染身边人,共同筑起对抗困境的长城。
从李子萱身上,我们读懂了 “登攀” 的深层意义:它不是对苦难的刻意追逐,而是对生命的主动掌控;不是对他人眼光的迎合,而是对自我价值的证明。正如她所说,“青春的时候不吃苦,难道老了再来吃苦?” 这份清醒与果敢,让多少在安逸中迷失的人汗颜。泰山虽高,终有顶峰;但人生的登攀永无止境,每一次对自我的超越,都是一座新的山峰。
李子萱的故事,不该只是社交媒体上短暂的热点,而应成为照进每个人心底的一束光。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 “十八盘” 的陡峭时,当我们因 “风雨” 而心生绝望时,不妨想想那个用双手丈量泰山的姑娘 —— 她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真正的成功不是抵达顶峰,而是在每一次登攀中,活成自己的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元鹏)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