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历来被视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这一档期同样作品频出。在众多真人电影的包围中,10月1日上映的喜剧动画电影《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显得格外特别。作为“猪猪侠”IP二十周年的力作,它以“大人笑成孩子,孩子找到乐子”为宣传亮点,围绕“猪猪侠的C位出道之路”展开剧情。既凭借IP积累的情怀吸引了一批00后老粉,也以前期宣传所展现的鲜明喜剧风格打动了不少亲子家庭,最终促成了可观的观影热度。
然而,影片上映后的口碑却呈现出明显分化,不同受众的反馈差异,恰好折射出喜剧动画创作中绕不开的尺度难题。部分亲子家庭观众认为,影片中某些镜头的呈现方式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低龄未成年人观看。个别涉及“屎尿屁”的笑点,尽管尚未达到“低俗”的极端程度,却也与儿童三观教育的需求相悖,可能对低龄孩子的价值观造成扭曲。此外,部分00后老粉同样有些不买单。作为伴随这一代人成长的经典IP,影片中部分情节的低幼化倾向较为明显,甚至删除了“小呆呆”这样的经典角色,难免让老粉丝感到不满。此外,影片中对喜羊羊、熊大等其他知名形象的调侃,也被质疑是内涵同行创作的过度冒犯,招致粉丝抵触。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影片在IP创新上的努力。作为早已突破动画本身、衍生出大量经典表情包与二次创作内容的国民IP,此次大电影选择跳出以往系列作品主打的冒险、热血竞技风格,以疯癫姿态登场,让“老猪”整活,甚至尝试融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抽象文化,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体现了创作团队希望让IP焕发新活力的努力。
幽默是喜剧的核心,适度的笑点能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产生共鸣,也会让亲子观影成为一场欢乐的互动;但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幽默就可能滑向猎奇,原本的爆梗也会变成引人不适的烂梗。从行业视角来看,“喜剧动画的尺度如何把控”从来不是单一作品的问题。近年来,众多优质喜剧动画作品纷纷涌现,《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凭借炫酷特效和恰到好处的笑点与泪点,稳占每年春节档的重要位置;《浪浪山小妖怪》则精准击中打工人的痛点,以其无厘头和反套路的风格,赢得了广泛好评。这些成功案例无疑为喜剧动画电影的尺度拿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对于《猪猪侠》系列而言,如何在搞笑与尊重之间找到平衡,是其能否赢得更广泛认可的关键。既要保留“猪猪侠”一贯的无厘头风格,延续IP的核心特质,又要避免过度调侃其他IP引发争议,更要兼顾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接受度,不触碰内容创作的底线,这考验着动画创作团队的智慧与责任心。
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讨论,本质上是对国产动画IP长青的期待——大家想要的是能带来纯粹欢乐的好笑,而非冒犯他人的尬笑;是能唤起情感联结的共鸣,而非引发不适的反感。《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的创新尝试的经验与争议,或许能为整个喜剧动画行业提供一份参考:在追求新鲜感与话题度的同时,守住内容的“度”,才能让动画IP真正实现“长青”,既留住老粉丝的情怀,也赢得新观众的喜爱。(山东大学 贾紫阳)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