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寿考新生:79岁里的时代温情与民生力量

2025年10月13日12:17

来源:大河网

10月10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传递的消息温暖人心:“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9岁,较2020年提升1.07岁,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岁。这串跃动的数字,打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千年慨叹,将新时代的民生温度具象为可感知的生命长度,既是无数个体健康福祉的见证,更是国家发展质量的生动注脚。

79岁的生命答卷,写满了医疗守护的执着。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健康堡垒”在山河间不断筑牢。北京协和医院援藏医疗队带着“缺氧不缺协和精神”的信念,在世界屋脊建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实验室,用“团队带团队”的模式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搭建的远程会诊网络,让昌都的农牧民无需翻山越岭就能对接内地专家。从肿瘤靶向治疗的精准突破到白内障“光明行”的普惠救治,从社区医院的早筛服务到应急救援的生命接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资源的下沉,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悉心托举。

79岁的健康底气,源于生活品质的全面升级。这并非孤立的数字增长,而是从“生存”到“生活”的深刻蜕变。膳食指南的科学普及让餐桌更营养,城乡环境的整治让呼吸更清新,公园绿地的拓展让运动更便捷。北京、上海等八省市预期寿命突破80岁的成绩,背后是社区健身器材的普及、养老服务圈的完善,更是“主动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当广场舞的旋律在清晨响起,当健康科普在直播间流转,长寿便有了鲜活的生活质感。

79岁的发展密码,藏在社会治理的精细考量中。从“健康中国”战略的顶层设计,到“先诊疗后付费”的民生善意;从中央财政下达的养老消费补贴,到适老化改造的细微举措,政策的温度贯穿生命全程。西藏日喀则地震中,医疗专家带着移动CT车星夜驰援,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挽救老幼生命的场景,正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的缩影。而3.1亿老年人口的幸福晚年需求,又驱动着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升级,让长寿与幸福相伴相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生命长度的每一寸延伸,都与时代发展的厚度同频共振。79岁不是终点,而是更优生命质量的起点。那些在实验室攻关的科研人员、在高原坚守的医护工作者、在社区服务的基层人员,都在为生命画卷添色增辉。当个体的健康被悉心呵护,当民生的温度被精准传递,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生命长卷上,定会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吉林化工学院 李斌)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