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二字,既承载着老辈人拖箱淘书的温暖记忆,又在数字时代焕发着蓬勃的新貌,旧书新知,贯通古今,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的落幕,为这份熟悉与陌生的交织写下了生动注脚——11天内55万读者涌入地坛,50多万种出版物与文创产品,人均消费近200元,这组沉甸甸的数据,让“没人能空手离开地坛”这句话有了重要支撑。
书市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文化供给升级与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的必然。多元化、沉浸式的复合场域、互动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打破了传统图书展销的单一模式,让阅读以更丰富的形式融入城市生活,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生态勾勒出绚烂的一笔。
“文学包袱”布袋包、“地坛小鸽”玩偶的爆款,让文化变得唾手可得,不再是抽象的定义;文化非遗香包制作与中医文化体验相映成趣;VR设备带读者穿越秦陵地宫,AI讲解器让古籍“开口”,跨界融合与技术赋能的双重助力让书市不再是单向输出的售书场所,而是成为“逛公园、淘好书、享生活”的复合空间。这种“阅读+”的创新模式,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丰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引发的历史回望,到新质生产力等时代读物的热销,书市以“传承、创新、共享、担当”为内核,成为创新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当史铁生笔下的精神地坛与热闹书市相遇,当传统阅读与现代生活交融,这场文化盛宴便有了跨越时空的意义。在快节奏时代,人们从未放弃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人们对书香的热爱终将汇聚成文化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让阅读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评论员:马婉烨
剪辑:王仪文
文案:姜琦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