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以科技之光铸就青春华章

2025年10月14日13:17

来源:大河网

  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于10月12日在河海大学举行。现场,宇树科技机器人和大学生一起跳街舞,创始人王兴兴寄语大学生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与大学生共舞的瞬间,青春的活力与科技的锋芒交相辉映,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命题也随之浮现: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当代青年当以何种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答案已然在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中愈发清晰——让青春在科技报国的壮丽事业中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芒,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极致实现,更是民族复兴的青春号角。

  青春之魂,当以信仰火炬照亮科技征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奋斗的源泉。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需胸怀“国之大者”。从古田会议的红色沃土中汲取精神养分,到“两弹一星”功勋的感召下坚定报国志向,思想的灯塔始终指引着青春航向。正如仅用200元便点燃机器人梦想的王兴兴所见证的,个人梦想唯有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方能汇聚成改变时代的磅礴力量。这信仰,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践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紧密相连的自觉担当。新征程上,传承长征精神,首要便是传承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将其转化为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顽强毅力,转化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定力。

  青春之勇,当以创新利刃劈开前行壁垒。 长征,是艰苦卓绝的跋涉,更是绝境求生的创举。今日科技领域的“新长征”,同样呼唤那种“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智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赋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历史机遇,也是必须攻克的重重关隘。它要求我们不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做前沿的勇敢探索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而做无人区的勇敢开拓者。从“逐梦杯”中国青年芯片科技创新竞赛中萌发的产业报国志向,到“青年科学家百城行”中促成的一项项成果转化,无不彰显着青春智慧与时代需求的同频共振。新征程上,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将核心技术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青春之志,当以实干双脚丈量报国之路。 万里长征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科技强国的大厦也必将依靠实干的砖石垒砌而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要求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顶天”,仰望星空,追逐科学前沿的无限可能;也要“立地”,脚踏实地,将科研做在车间厂房、田间地头,让创新成果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深入重点企业交流对接,还是围绕地方发展需求开展研究,其指向都是让科技之树在实践的沃土中结出丰硕果实。新征程上,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秉承那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摒弃浮夸、力戒空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本领,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奋斗中实现价值,将科技创新的动能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青春之歌,当以传承之心点燃未来火种。 长征的伟大在于它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科技事业的生命力同样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从“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对后辈的激励,到“科技之光青年讲堂”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的科学种子,青年科技工作者正自觉肩负起传承精神、科普育人的责任。他们让科学家精神可见、可感,让“科技强国、奋斗有我”的信念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新征程上,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做好精神的传递者和事业的接班人,以自身的奋斗故事激励后来者,以开放合作的胸怀汇聚更多青春力量,共同绘制科技强国的壮丽图景。

  时代召唤,使命在肩。今日之中国,为青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今日之青年,也必将以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回应这份厚重的期待。让我们将青春的热情注入严谨的探索,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的伟业,在新征程的“科技长征”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险关”,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史册上写下那最为绚烂夺目的青春华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董宏达)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