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上,几乎没人留意到一处危险的细节——桥栏杆外侧,一名男子的脚正踩在窄窄的灯箱上,大半个身子已前倾在半空,脚下便是暗流涌动的黄海。这惊险一幕,被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胡慧珠撞了个正着。十分钟后,她和友人联手将人拉回桥面,这场“生命托举”在网上刷屏,网友说得实在:“不是超人,却干了超人的事”。
凡人的勇气,从来都藏在“怕”与“敢”的拉扯里。胡慧珠那句“我害怕的是,如果他在我眼前跳下去或者我没有紧紧抓住他,我会良心不安”,道出了多少见义勇为者的心声。这种害怕,不是怯懦,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在这个人人自称社恐的时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勇者不惧。怕抓不住人,怕眼睁睁看生命消逝,可这份怕没让她转身走开。她闻到男子身上的酒气,没慌着说教,先凑上去搭话:“想喝酒,我们陪你喝”;知道自己常健身、有劲儿,就悄悄盘算“手能伸过去就有把握拉回来”;友人则默契地躲在一旁报警,连脚步声都放轻。没有豪言壮语,全是“见不得人出事”的本能,是不能不管的朴素执念。这股子劲儿,比任何口号都动人——英雄从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怕着,却依然往前冲。
生命的重量,有时就扛在陌生人伸出的手里。那名大连男子,被生活、事业的难题压垮,连电话里都听得到没人关心的绝望,可素不相识的胡慧珠们,偏要做那个多管闲事的人。他们递出的不只是拉人的手,更是一句“有啥想不开的跟我们说”的暖意,而是“活着就有希望”的信念。就像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给他们发的5000元奖金,奖的不是力气,是那份“见死不救会良心不安”的柔软。事实上,这种凡人善举正在形成一种“涟漪效应”。去年杭州西湖边,游客联手救起跳湖女子;今年武汉长江大桥上,外卖小哥停车劝回轻生青年,这些瞬间都在说:陌生人的善意,能成为绝望者的救命稻草。
“活着就有希望”,不是空洞的安慰,是胡慧珠们用行动砸实的真理。从“扶不扶”的争论到“救不救”的抉择,这些年社会上确实出现过一些信任危机。但胡慧珠们的选择告诉我们:善良从未远离。“活着就有希望”——这句被救男子后来领悟的道理,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启示?生活难免困顿,命运时有波折,但只要保有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再大的难关也能渡过。胡慧珠们守护的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这份对希望的坚守。这场跨海大桥上的救援,恰如当下社会的缩影。我们都在人生的大桥上行走,时而顺遂,时而坎坷。重要的是,当遇见他人摇摇欲坠时,我们是选择冷漠路过,还是伸手相扶?胡慧珠们给出了最美的答案: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每一次善意都会产生回响。
大桥依旧车水马龙,海浪仍然日夜奔涌,但这个秋天的黄昏注定被铭记。每一次伸手,每一次守护,都是凡人微光对生命最深的礼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邓随新)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