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CPI里的民生温度,藏在菜价涨跌的细节里

2025年10月15日16:08

来源:大河网

菜市场的阿姨最近算得挺明白,菠菜从上周的一斤三块五涨到四块二,鸡蛋却比上个月便宜了五毛。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9月CPI数据,同比降0.3%环比涨0.1%,这组看似矛盾的数字,拆开了看全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实在事。

最直观的变化还是在菜篮子里。鲜菜价格同比降了13.7%,但环比悄悄涨了6.1%,这种上下波动里藏着季节的密码。夏天的蔬菜大量上市拉低了同比基数,入秋后台风秋雨影响采收,价格自然往上走一点。猪肉更有意思,同比降17%,让红烧排骨的成本省了不少,但环比降0.7%的幅度收窄,这说明供需正在慢慢寻找平衡。倒是羊肉价格在悄悄转涨,结束了连续44个月的下降,在涮羊肉的季节里这算是个温和的信号。

价格的冷热不均不只在食品圈。服务价格就很有反差,同比涨0.6%但环比降0.3%,根源藏在假期的错位里。暑期结束后,机票降了13.8%,宾馆住宿降了7.4%,旅游价格也跟着降了6.1%,这些都是假期效应退潮的正常反应。但往细了看,家政服务、医疗保健这些日常需求的价格还在稳中有升。这说明基础服务的需求一直很强劲。

而常被忽略的核心CPI更能说明问题,同比涨1.0%且连续5个月扩大,这是近19个月来首次回到1%。家具涨2.2%,衣着涨1.7%,这些和生活品质相关的消费价格稳步向上,比单纯看整体数据更能感受到消费活力。就像超市里的实木菜板卖得比塑料的好,换季的纯棉衬衫比化纤的更受欢迎,这些细碎的选择堆出了消费升级的底色。

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值得琢磨。城市CPI环比持平,农村涨0.2%,食品价格的拉动作用在农村更明显。交通通信价格城乡都在降,汽油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降下来了,对经常跑运输的农户和通勤族都是实在的减负。而“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涨了9.9%,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大家对小物件的品质要求都在提高。

有人盯着同比下降的0.3%担心物价低迷,其实大可不必。这当中有翘尾因素的影响,新涨价带来的正向拉动已经有0.5个百分点。就像家里的账本,有些支出是去年的惯性影响,当下的新增开销其实稳中有升。PPI降幅收窄也传来好消息,工业端的压力在减轻,未来商品价格的稳定性会更强。

CPI的涨跌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鲜菜涨几分是气候的提醒,猪肉降几毛是供应的改善,服务价格的波动是生活节奏的镜像。今年1—9月平均降0.1%的幅度微乎其微,核心CPI的回升更透着暖意。过日子不用盯着大盘算总账,菜篮子里的新鲜、衣柜里的新衫……这些真实的获得感,才是物价数据里最珍贵的答案。(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罗登廉)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