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9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中小学春秋假。
AI图片
浙江的敢为人先值得点赞。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做出这样的决策并非简单,落实这样的制度也是非常艰难的,但这些假期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鼓励学生利用春秋假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培养学生亲自然亲社会情怀,这样的实践活动必将进一步夯实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春假托管服务有些美中不足。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之下的杭州市蒋筑英学校,采用春假托管服务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看似是在为家长减轻负担,实际却是春秋假执行不到位的表现,这样的先例不能开,作为一种过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春拖服务很容易变性变质。既然是全省推行,就必须不打折扣落实下去,还让孩子宅在春托服务里面,这样的春假也就失去了意义,美其名曰的春托服务显然有些画蛇添足。
我们的教育,应该要细致地算算学生的在校时长了,更需要逐步拓展学生的户外活动时空了。相对狭小的校园已经快要成为孩子全部的生活空间,为了一所好学校,孩子们在不遗余力,视力、肥胖、心理等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延长的在校时间已经将孩子们逼到了一个越来越狭小的时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沦为摆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合一成为挑战,学生的学业负担越减越负,还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增进劳动情感与爱国情怀,发现发展自己的潜能,春秋假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春秋假是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春秋假并非简单延长假期,而是通过“教学总时长不变结构调整”为学生提供阶段性放松与实践机会,让孩子“松口气”,给亲子陪伴“腾时间”,给社会“添活力”。春秋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要让孩子轻松起来,要让家长们有时间陪伴,要带动社会服务消费,学校不能教学进度要科学设计,家长也需要有相应假期,社会要优化服务环境,合力之下才会有名副其实的春秋假效应。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生产讲究的是农时,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不同风景,比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小学生的生长,同样也需要遵循相应的季节性规律,在寒暑假之外开设春秋假,学生在总体时长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每一个季度都能够享受相应的假期,松弛有度、调整有方、践行有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每一个季度中都能够拥有相应富余的时间,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享受潜能发展的愉悦,赋能学业水平的提升,这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时间安排,这样的春秋假值得期待。
笔者所担心的是,春秋假放而有“假”。现行评价机制之下,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下,春秋假也很容易沦为学生的恶补假。不少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假期是学生学习上查漏补缺的大好机会,家长没时间陪伴,学生学业上有短板,培训机构有市场,利用春秋假让学生参加相关学科上的培训很容易成为一些家长的选择。我们为学生能有这样的假期叫好,同时希望相关保障措施跟进,进一步完善春秋假相关安排,让春秋假能够名副其实,真正护航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