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面十足,豫排联赛八强赛激战正酣。近日,据央视网消息,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比赛于河南郑州、商丘、周口和开封四地同步打响。
场上“排场妞”每一次拦网、扣球点燃了城市激情的火焰,这场充满“排面”的赛事,既有形式上的创新,也添加了独属于中原的文化符号,赋予了这场联赛独特的意义。
全民参与:排球“后浪”奔涌向前
打破年龄壁垒,让排球从不同年龄走向大众。本次联赛将参赛运动员年龄设定在 16—45 周岁,并且在8个参赛城市同步启动“排球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公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全民参与”。“这支球队有 4 名医生”“化学博士生、法学博士生都来参赛了”“新手妈妈力撑全场”等充分彰显了河南排球爱好者数量之多、分布之广。
放宽年龄限制不仅让联赛成为全省学生运动员与各界排球爱好者同场竞技的舞台,更让新鲜力量逐步成为河南排球蓬勃发展的澎湃“后浪”。开封队主攻时洁是一名高三学生,在揭幕战前,她紧张又激动,然而,仅仅经过两场比赛,她就迅速找到了比赛的感觉。如今,开封队已成功打进豫北赛区四强,更严峻的挑战正等待着时洁和她的队友们。她们的成长历程,正是河南排球“后浪”不断崛起的生动写照。
传承有序:排球人才薪火相传
在河南,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延续。河南排球有着悠久的传统,涌现出了朱婷、谢国臣、崔建军、焦帅等一批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这些优秀运动员不仅在国内外赛场上屡创佳绩,更成为无数青少年排球爱好者的榜样与偶像。
一脉相传,“排场妞”言传身教,让排球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从仲曼莹耐心指导新秀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排球技艺与精神的代代相传;从郑州中学第四附属小学与二七区运河城实验小学小队员们的友谊赛里,我们感受到了青少年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与追求;而周口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白发老人与家长怀抱孩子共同观赛的场景,展现了排球运动跨越代际的传承。这些比赛的画面构筑了一幅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画卷,不仅展现了排球运动的竞技魅力,更凸显了中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河南各地积极推动排球青训体系建设,许多退役运动员和资深教练投身其中,将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精湛的排球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精神凝聚:激发社会奋进力量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女排精神在赛场上得到了充分诠释,影响着观众也激励着奋勇前行的每一位人。赛场上16岁到45岁,少年、青年、壮年这些年龄层面全都动员起来了,郑州队主教练葛淑茹在第一阶段比赛中谈道:“队伍中有大学老师、学院院长,还有在校的初中生、大学生,把这么多排球爱好者聚集在一块,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比赛,确实推动了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全民运动的主旋律在赛场上久久回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因排球而相聚,用汗水和激情诠释着对运动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仅局限于赛场之上,更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激发着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推动着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
女排精神说到底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更是一种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风向标、指路灯。在这场联赛中,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身影,也感受到了她们为了集体荣誉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将激励着全省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河南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商文旅融合:打造河南特色赛事品牌
“一赛一城一特色”的办赛思路,使得各主场城市植入专属文化符号,例如开封宋韵暖场秀、洛阳牡丹文化展演等,凸显地方特色和城市归属感,让赛场成为城市文化的“移动展厅”。本届联赛依托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赛事为媒介,打造“看比赛、游河南、品文化”的丰富参与体验,推动体商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一场饱含鼓乐、武术、豫剧等中原文化元素、展现河南深厚历史底蕴的盛大开幕式,开封龙亭队、安阳妇好队、三门峡函谷雄关队、商丘花木兰队等19支队伍的名字不仅是地名,更是以文化符号标注的“故乡”,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观赛+消费”的服务闭环更加完善,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省近50家A级旅游景区将同步上线赛事专属优惠,联动酒店、餐厅推出周末观赛套餐,让球迷为“看一场球”而来,以“游一座城”而归。这场赛事以独特的体商文旅融合模式,为河南品牌的打造注入了全新活力,50 家景区的“定向优惠”,在“跟着赛事去旅游”中将比赛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
从“村BA”到“苏超”,体育赛事的热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未来,河南或许能以这场赛事为契机,在体育赛事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更多人看到河南的魅力与潜力,让我们继续为“排场妞”加油喝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涵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