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的干部习惯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工作中喜欢摆谱作势、态度冷漠;有的干部作风专断,决策时搞“一言堂”,执行中强压硬推,对待下级盛气凌人。长此以往,官僚主义之风将日渐盛行,干群关系也会急转直下。当政策得不到具体落实,政府的公信力不断削减,“官架子”也将成为基层发展的绊脚石。
“官架子”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将职位视为特权,将权力当作私器。另一方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够完善,过于注重学历、资历等硬性条件,忽视了品行、作风的考察;在工作中往往看重显性政绩而忽视“潜性功绩”,注重应付上级考核、调研,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视而不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
收起“官架子”,关键在于从思想源头上正本清源,将反对官僚主义纳入日常学习教育,让干部在沉浸式教育中破除官僚主义思想根源,同时将反“官架子”表现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专项评价;其次制度机制创新,深化干部选拔机制改革,提升群众满意度测评权重,推行开放式办公和首问负责制,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后监督问责,建立纪检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联动机制,开展“祛官气、树新风”专项行动,实行黄红牌预警和连带责任追究,从根本上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意识。(黄玲荣/文 王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