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一粥一饭藏初心:传统美德的青春传承

2025年10月16日16:58

来源:大河网

10 月 16 日,第 45 个世界粮食日如约而至,本周拉开帷幕的粮食安全宣传周以 “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为主题,再次唤醒全社会对 “舌尖上的节约” 的重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古训,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在大学校园里,这份美德正被赋予新的青春表达。

郑州大学的调查显示,43% 的师生深知 “浪费可耻”,但仍有超半数人坦言 “身不由己”。这恰恰提醒我们:粮食节约不应只是道德口号,更要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自觉。当 95 后学子在食堂主动选择 “半份菜”,00 后志愿者用短视频解读 “春种一粒粟” 的艰辛,传统美德便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

校园餐桌见行动:“小创新” 破解 “大浪费”

高校作为青年聚集地,正成为粮食节约的 “试验场”。针对调查中 “不好吃”“吃不完” 两大浪费主因,各地高校推出的创新举措颇具借鉴意义:河南某高校食堂引入 “光盘换果盘” 机制,半月内厨余垃圾减少 30%;天津高校通过大数据测算调整菜品分量,让 “半份菜” 真正实现 “半分量、半价格”;郑州多所高校组建 “膳食监督岗”,由学生代表参与菜品研发,倒逼食堂提升口味。

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节约粮食并非要 “委屈味蕾”,而是用精细化管理对接青年需求。“小节约中彰显大能量”,校园里的每一次光盘、每一份按需点餐,都是在为国家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青春接力担使命:从 “要我节约” 到 “我要节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对青年而言,这份责任既体现在餐桌之上,更延伸至生活各处:实验室里节约每一粒试验用种,宿舍中践行 “光盘打卡”,社会实践时向乡村传递科学储粮知识。

当前,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 10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但 14 亿人口的基数仍需我们保持警醒。当大学生们把 “反对浪费” 写进社团章程,将 “节粮减损” 纳入志愿服务,当 “按需点餐” 成为校园社交新风尚,节约就从个人习惯升华为青春担当。

以点滴之力护大国粮仓

粮食安全从来不是遥远的国家议题,而是藏在每一顿午餐的选择里,映在每一个空餐盘上。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宣传周,愿每一位青年都能做起而行之的践行者:用 “小份选择” 替代 “超额点餐”,用 “主动打包” 打破 “面子枷锁”,用 “言传身教” 传递节约理念。

当青春力量与节约风尚相遇,当校园文明与粮食安全共振,我们定能筑牢大国粮仓的青春防线,让 “粮安天下” 的根基更加稳固。(河北金融学院 杨金洋)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