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视频平台报道了辽宁沈阳某餐馆用玉米烤肉的视频,此视频一经发布,便成为茶余饭后争相讨论的话题。
类似于用玉米烤肉的事例,映射出的不再是单单的市场性经济行为,而是颠覆社会公众对粮食作用的认知,以及我们所推崇的民以食为天的粮食安全底线。我国作为传统性的农业大国,人口基数超过14亿人,如何能确保把饭碗牢牢地端在咱们中国人自己手里,这是现代农业所秉持可持续性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上至关乎于国家综合国力的高质量发展,下至关乎于每一位普通民众的一日三餐的需求。因此,粮食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社会价值地位,而不是以付诸一炬式当燃料的行径去尽毁三观。
粮食对于国人而言有不言而喻的特殊情感。或许现在的青年们没有体验到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仿佛那个挨饿受冻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的祖辈、父辈却切实经历了咱们国家从一穷二白的贫瘠到现在衣食无忧的富足。可见,曾经的靠计划经济划拨口粮进行配给的时代就在“昨天”,并没有走远。我们所处的社会现阶段之所以能牢牢地把粮食端在自己的碗中,一是离不开国家政策性的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类似于帮扶“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性的源头给足了农业发展的保障;二是离不开农业科技人员的艰苦付出,例如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不仅让国人有粮吃,而且让国人吃得饱;三是社会相关职能部门亦是在用其社会公益属性支持农业的发展,诸如被冠以北粮南运的粮食货运班列,把黑土地的大米、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运送到人们的餐桌上。正是鉴于此,拿玉米当燃料进行烤肉的行径确实是大跌眼镜,让人匪夷所思。
我们不禁要拷问,这类严重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听之任之肆意发展,还是明令杜绝此类现象,到底有没有规范的指导性文件进行监督和约束呢?在法律层面上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句话可以得出此拿玉米当燃料的行径不触犯法律,貌似可以规避法律的惩处,但其行径却违背我们社会所倡导并遵守的公共良俗,理应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与制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感恩于身处的新时代带来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国家贫瘠时,祖辈曾经所经历过的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现在,我们之所以拥有不愁吃、不愁喝的日子,那是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夜以继日奋斗出来的。所以,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就是对美好新时代最好的致敬。(李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