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学季刚过去一个月,社交媒体上关于“室友直播”的吐槽就层出不穷。一些大学生主播在宿舍不顾场合、不控制音量、不分昼夜,将寝室当作直播间,把室友当成背景板,已严重干扰他人正常休息,也让舍友关系日趋紧张。当直播热潮席卷众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个人权益的空间被不断压缩,我们不禁思考:在流量狂欢的喧闹下,属于他人的宁静就该为眼前的利益让步吗?
宿舍直播的兴起,并非偶然。近年来,就业环境急剧恶化,让大学生们倍感焦虑。随着社媒的快速发展,一个个通过素人逆袭的“神话”广泛传播,没有专业门槛,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快速踏进直播行业,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传统学业之外的一种能够快速就业的可能。然而,学校对这种新型校内职业并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措施,更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播随心所欲,给其室友带来极大的困扰。
依据大学生的生活作息来看,主播们通常会选择在晚上进行直播,这一过程之中必然伴随着长时间的噪声,将严重影响他人休息。此外,镜头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将室友的更衣、交谈等活动实时传播到网络上,损害到他人的隐私权。部分在校主播甚至要求室友不得随意讲话、走动,影响到自己直播,或为了流量故意将镜头对准室友。这类事件也暴露了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极度自我和缺乏同理心。他们或许能在虚拟世界与人谈笑风生,却在现实生活中尽显霸道的一面。长此以往,当室友的善意被消磨殆尽,他们终将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
对于学校而言,这一新情况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新课题。部分学校在宿舍管理上可能还停留在用电用水等传统安全问题上,没有针对新情况及时提出相应措施。在直播扰人等类似问题上,除了依靠学生自觉,是否有必要实行硬性规定予以规范和引导?这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思。
归根结底,我们并不反对大学生们探索发展的多元路径,只是在追逐流量的路上,请记得给身边人足喘息的空间。(重庆大学 孙琦/文 许雯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