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退休的李军海老师,往年冬天总守着暖气宅家“猫冬”,今年却有了新选择——他和老伴在广西北海租了套小公寓。清晨去银滩踩沙散步,午后和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年朋友下棋聊天,晚上再跟儿女视频分享日常,用他的话说:“这日子,过得比年轻时还惬意!”
旅居养老的走红绝非偶然。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老年人的养老金与储蓄足以支撑这类“移动养老”;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医保异地结算逐步落地,让“说走就走”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更关键的是,当代老年人早已跳出“围着灶台转、帮衬子女带娃”的传统退休框架,开始追求更鲜活、更多元的晚年生活。
这种养老方式的好处肉眼可见。北方老人到南方避寒,呼吸道老毛病能明显缓解;山区老人去海边小住,尝鲜海鲜、看海上日出,心情也跟着舒展;在新环境里学插花、练书法,或是认识新朋友,整个人都焕发生机。更重要的是,这种“候鸟式”生活还能带动区域交流:既激活了旅游目的地银发经济,也让老人们开阔视野后,把新观念带回家乡,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形成“走出家门→活得精彩→带动他人”的良性循环。
当然,旅居养老也有现实难题。老人们最担心的是看病:虽说医保能异地结算,但手续仍显烦琐,遇事难免慌神;陌生城市里,诈骗分子专盯老年人,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民宿看着精致,却缺了扶手、防滑地面等适老设计,住久了处处不便。
要让旅居养老真正“省心又舒心”,得靠多方一起发力。政府可以进一步简化医保异地结算流程,打通就医堵点;旅游城市可多建适配长住的养老公寓,配套基础医疗站和活动空间;子女不妨多花点心思,帮父母考察目的地安全性、适老性,常视频联系报平安;老人们自己也要量力而行,优先选正规机构,出发前做好健康监测和行程规划。
说到底,旅居养老受欢迎,根源在于它接住了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的期待。辛苦半生,老了能按自己的心意看没看过的风景、过没体验过的生活,这不仅是养老方式的创新,更是老年生活态度的升级——不再把“养老”等同于“居家等候”,而是主动拥抱新鲜。
就像老人们常说的:“年纪大了,才更要活得有滋味。”旅居养老让这句话从心愿变成了日常。夕阳无限好,何不潇洒走一回?这种既能护佑身心健康,又能充盈精神世界的养老方式,确实值得更多人了解,也值得社会用心推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