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地球村的“四梁八柱”

2025年10月17日18:23

来源:大河网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文章强调,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毋庸置疑,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发展步伐时有迟滞,安全阴影挥之不去,文明隔阂时有显现,治理体系面临挑战。面对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习近平总书记站位高远,提出了一系列立足长远、胸怀天下的“中国倡议”,为人类共同前景擘画清晰路径。这四大倡议如同支撑地球村安稳前行的四根支柱,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指向一个更加公正、繁荣、和谐的未来。

发展铺路,共享繁荣果实。发展是硬道理,也是通往人民幸福的钥匙。全球发展倡议聚焦于“实”与“享”,倡导的不是少数国家独享、资本无序扩张的旧式全球化,而是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它强调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如同修筑一条各国都能行走的康庄大道,让增长机遇不被垄断,发展成果不被独吞。通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该倡议致力于拆除非此即彼的输赢围墙,播种共生共荣的普惠种子,旨在让地球村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发展的浪潮中获益,共同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让共赢从愿景变为普遍的现实。

安全护航,筑牢共同体篱笆。没有安全的基石,发展的大厦便摇摇欲坠。全球安全倡议直指“绝对安全”的迷思,鲜明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如同为共同家园修筑坚固的篱笆,倡导以合作共赢取代零和博弈,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取代谋求独享安全的冷战思维。此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与合理关切,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纷争,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意在构建一个更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安全架构,告诉世人,在命运交织的今天,唯有同舟共济方能抵御风浪,任何企图独善其身、转嫁风险的做法终将损人害己。

文明增色,绽放百花园异彩。世界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文明多样性。全球文明倡议反对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视多样文明为世界的本色与活力之源。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共存与交流互鉴,如同呵护一个生机勃勃的百花园,尊重每一种文明的独特之美,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该倡议鼓励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旨在打破隔阂与偏见,促进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文化交融、民心相通,让人类现代化的进程汲取各方智慧,使世界文明百花园真正呈现出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治理筑基,校准前行之罗盘。当世界站在新的动荡变革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迫在眉睫。全球治理倡议应运而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呼吁国际社会秉持二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的初心,在历史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此倡议提出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五大方向,旨在为迷茫中的全球治理校准罗盘,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强调不能重蹈冷战思维与霸权主义的覆辙,而应坚持合作共赢,携手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制度基础。

四大倡议,四位一体,共同勾勒出中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性思考与务实方案。倡议并非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时代潮流的精准把握。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些倡议如同四根坚实的梁柱,支撑起人们对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期待。唯有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携手行动,才能真正破解赤字,跨越歧见,在地球村共建共享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