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州宇新街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前排起百米长队,60多岁的老板抡勺至火星四溅;当江西景德镇的鸡排摊前,食客甘愿排队两小时只为一份6元小吃——这两起现象级走红看似是网红探店催生的流量奇迹,实则是大众对“真诚”的集体投票。
郑州“炒八掺”的爆红藏着最朴素的经营哲学。12元一份的八种主食混搭,周末还主动降价1元,老板一句“都是打工人,能照顾就照顾”戳中人心。客流暴增后,他没有趁机涨价,反而从“限购两份”收紧至“每人一份”,只为让更多人尝到这份实惠。即便累到体力透支请了新师傅,仍免费提供20份试吃,这份对品质的坚守与对食客的体谅,与街边跟风贴“网红炒八掺”标签的摊贩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鸡排哥”李俊永的出圈同样源于这份纯粹。26年摆摊生涯中,他坚持每天换油、现腌鸡排,用“不炸到位不原谅自己”的执念对待每一份出品。递餐时“请打开塑料袋”的仪式感,对等待顾客的暖心安抚,给学生降价1元的体恤,甚至走红后拒绝所有代言、感恩家人的言行,都让6元鸡排承载了超越食物本身的情感价值。当某连锁品牌因高价卖预制菜遭诟病时,这份“在低价里藏良心”的坚守更显珍贵。
这些案例共同打破了“流量靠炒作”的迷思。反观那些靠滤镜包装、雇人排队爆红的网红店,往往昙花一现——某网红奶茶店曾因“高颜值装修”刷屏,却因用料缩水、价格虚高,三个月后便门可罗雀。而炒八掺店经营十余年早有老客基础,鸡排哥26年如一日的坚持,证明真诚从来不是突发的营销技巧,而是长久的价值沉淀。
从“人生的意义”小吃店公示成本,到尧仔炒粉上门为伤者做菜,这些走红的小店都印证着:流量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排队热潮,但唯有把“人”放在首位的真诚,才能让烟火气延续。当商业回归朴素善意,流量自会成为最自然的馈赠。(山东大学 张含思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