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直播间“热销”假象需源头治理

2025年10月21日16:43

来源:大河网

“只剩最后500单!”“3、2、1,上链接!”近日,某直播平台上,一名美妆主播正卖力推销一款“限量”粉底液,营造出抢购氛围。然而,这款宣称“已抢空”的商品次日依然在售,库存充足。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不少商家和主播通过伪造销量、互动与在线人数等数据,刻意制造“热销”假象。

从后台改库存制造稀缺,到刷单群明码标价刷销量,再到代刷公司定制互动评论,各自分工明确,直播数据造假已形成覆盖“互动—销量—流量”的完整灰色产业链。美妆主播的虚假库存、服装直播间的虚拟订单、零食商家的刷单回本,诸多案例直指一个关键问题:平台监管的缺位,是“热销”假象滋生的核心土壤。

原本,平台本应是直播电商的“守门人”,如今却在数据造假链条中沦为“旁观者”甚至“间接推手”。其高度依赖流量与销量的推荐机制,催生了全行业的“数据焦虑”:商家不刷单难获曝光,主播造数据才能抬高坑位费,平台则在虚假数据带来的活跃表象中坐收渔利,最终伤害的不仅是无辜的消费者,也让诚信商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遏制乱象,必须剑指源头,压实平台主体责任。首先,平台需重构评价体系,降低销量、在线人数等数据在流量分配中的权重,引入复购率、真实评价占比等更能反映商品质量的指标,从根源上消解造假动机。其次,要强化技术防控能力,对后台库存修改、异常订单、批量虚拟账号等行为建立智能监测预警机制,让数据造假无处遁形。

监管部门的外力约束同样不可或缺。应建立健全直播数据监管标准,明确平台对数据真实性的审核义务,同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对查实的造假行为实行“双惩处”—— 既追究主播与商家的责任,更对监管失职的平台处以罚款、下架整改甚至吊销资质等处罚。唯有让平台为监管缺位付出沉重代价,才能倒逼其从“放任不管”转向“主动治理”。

直播电商的生命力在于信任。当直播间“热销”可以造假、流量能够买卖,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唯有以平台治理为核心,以制度约束为保障,才能驱散数据造假的阴霾,避免人为制造的“数据焦虑”,让直播电商回归诚信经营的本质,真正起到促进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禹海君)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安艳鸽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