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五块钱一斤的谷子,该争的从来不是价格

2025年10月21日16:48

来源:大河网

  当河南网红李福贵以4.8至5元/斤的价格走进山区收购带壳谷子时,一场关于“价格是否合理”的争议在网络蔓延。有人质疑“高于市场价近一倍是炒作”,有人嘲讽“网红作秀博眼球”,却鲜少有人弯腰看看农户手中那袋沉甸甸的谷子——那里面装着的,是实干者用行动温暖乡土的温度,是被伪争议遮蔽的真实价值。

  五块钱的价格里,藏着市场看不见的公平。山区农产品的困局从来不是值不值,而是卖不卖得出。普通农户若想将谷子运出大山,需支付运输费、中间商抽成,最终到手价往往不足2.5元/斤。李福贵的收购价看似溢价,实则是将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生产者,用市场手段打破“丰产不丰收”的魔咒。这种点对点的助农模式,本质是用商业逻辑解决公益难题;既让农户获得尊严,也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粮。

  伪争议的背后,是对实干者的双重标准。近年来,公众似乎陷入一种怪圈,对商业资本的逐利习以为常,却对善意的溢价横加指责,对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无动于衷,却对助农网红的合理利润锱铢必较。这种双重标准,本质是将道德枷锁强加于实干者身上。

  真正该争的,是如何让五块钱的温暖延续。当个体力量介入乡村振兴时,社会该持何种态度?与其争论“价格是否合理”,不如思考“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出这个价”。今天多花一块钱买山区谷子,明天就可能少一个因贫困失学的孩子;此刻多支持一份助农产品,未来就会多一份返乡创业的希望。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而是需要这样一个个“五块钱”的具体行动,汇成改变乡土的力量,让深山好物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

  谷子黄了又青,网红来了又走,但土地不会说谎。当李福贵把现金递到农户手中时,那些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批评家,缺的是弯下腰做事的人;不缺键盘上的正义,缺的是泥土里的担当。别让伪争议寒了实干者的心,因为每个用行动改变现实的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毕竟,能让山区谷子卖出好价钱的,从来不是键盘上的争论,而是脚下沾着泥土的脚步,是掌心传递温度的实干。(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钱程)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安艳鸽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