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厅的服务窗口本是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其核心价值就是“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然而现实中,一些窗口工作人员的“下次再来”,却成了凉透群众心的冷水。有的群众在窗口排队许久,只被一句“缺材料,下次再来”轻飘飘打发,既不说明缺哪项材料,也不告知补充渠道;有的工作人员面对群众疑问,只以“今天办不了,下次再来”搪塞,将办事时限模糊化,让群众摸不清“下次”究竟是何时;更有甚者拿“快下班了”“系统坏了”当借口,将“下次再来”作为敷衍挡箭牌,让远道而来的群众白跑一趟。
“下次再来”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像一面镜子,不仅暴露了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散漫与敬业精神缺失,也折射出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的监督考核机制存在漏洞,未能形成有效约束,最终给“敷衍办事”留出了滋生的空间。
铲除“下次再来”这一现象滋生的土壤,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党性教育与宗旨意识培养,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真正融入思想、化为行动自觉,要引导工作人员靠前服务,用真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想群众之所想”从口号变为具体的行动。健全便民服务机制,让“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从“可选动作”变为“必做要求”,在窗口显眼位置张贴清晰的完整材料清单、办事流程图,主动告知缺的是哪份材料、线上在哪下载模板、线下能去哪补办等,真正践行“不让群众多跑一趟”的承诺。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将群众诉求的办理质量、响应速度、满意度,直接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晋升评优挂钩,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惯性思维,以全链条、强约束的监督体系,倒逼“散漫服务”“低效办事”的工作人员红脸出汗,让服务窗口真正成为传递政务温度的暖心站。(段舒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