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回路冷态功能试验圆满落幕,海南昌江的这片热土上,不仅镌刻下中国核电的新坐标,更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这场“全面体检”的成功,不仅为后续商运筑牢根基,更折射出中国核电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其意义早已超越单一工程,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绿色发展战略的生动注脚。
“玲龙一号”的突破是自主创新的里程碑式胜利。作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它并非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中国核电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集中体现。从核心设备研发到系统集成设计,从安全标准制定到调试技术突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打破了国外在小型堆领域的技术垄断。这种“从 0 到 1”的突破,不仅让中国核电在模块化小堆这一新兴赛道抢占先机,更印证了“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为全球核电技术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玲龙一号”冷试成功更是中国核电对“安全至上”理念的极致践行。冷态功能试验绝非普通调试,而是在高压环境下对一回路系统及设备性能的全面 “压力测试”,是保障反应堆后续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前提。“玲龙一号” 以严谨的试验流程、精准的数据分析,验证了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这种对安全的严苛追求,与它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高标准一脉相承。在核电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中国用实打实的试验成果证明,先进核电技术与绝对安全可以并行不悖,为公众吃下 “定心丸”,也为全球核电安全标准升级贡献了中国经验。
“玲龙一号”的建成投运将成为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引擎。数据显示,它每年预计发电量可达10亿度,能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这意味着数十万家庭将用上清洁、稳定的核电;同时,每年减少8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年植树750万棵,这份绿色答卷,正是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具体行动。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玲龙一号” 既破解了传统能源污染大、供应不稳定的难题,又为民生用电提供了可靠保障,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双赢,让绿色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普通民众。
从海南昌江的试验现场望向未来,“玲龙一号”的冷试成功只是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核电在小型堆领域正式迈入商用阶段,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块化方案”。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在绿色低碳转型浪潮中,中国核电必将以“玲龙一号”为新起点,持续突破核心技术、完善安全体系、拓展应用场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中国力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李汶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