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鲤鱼的鲜美跃上了餐桌,新安樱桃的甘甜沁入了心田,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6号公告,对87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其中河南120个产品成功入选,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
120个“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跑到消费端口,从季节性供应迈入全年畅销,既是对河南物产丰饶的生动注脚,也是对品牌价值的直观体现,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让河南“土特产”打开了从“土里刨金”到“品牌制胜”的发展新视窗。
“土特产”之“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根脉。只有根植于一方水土的独特禀赋,才能孕育出不可复制的品质特征。从伏牛山的香菇到桐柏山的茶叶,从豫东平原的花生到豫北太行的山楂,镌刻着中原大地的风土印记,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特色产品,既承载着河南独特的气候禀赋、人文底蕴与农耕智慧,又凝聚着世代传承的匠心与坚守。正是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严格的地理标志保护,让“土字号”产品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
“土特产”之“特”,是守正创新的品质内核。特字蕴含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别含义,120个认证背后,是无数农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亦是科技赋能下的品质跃升。从品种改良到绿色种植,从标准化生产到精细化加工,用匠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以创新激活“老味道”的新活力。这份“特”,打通了市场壁垒,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所在,正是凭借这份独特品质与品牌公信力,“土字号”逐步跃升为“金招牌”。
“土特产”之“产”,是富民强村的产业密码。小小“土特产”,连着大民生。当一个个地理标志、生态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带来的不仅是产品溢价,更是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从田间到车间,从枝头到舌尖,“土特产”正串联起种植养殖、加工制造、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让农民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
荣誉加冕是新起点,品牌强省需再出发。1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获得,不仅是河南土特产的荣耀,更是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全新起点。从黄河之畔到伏牛山下,从大别山区到太行深处,当以这份荣光为激励,深挖“土特产”潜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让更多“土字号”蜕变为“金招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书写河南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华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郭涵泽)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