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20公分登机高度差”拷问无障碍设施建设

2025年10月27日15:31

来源:大河网

2025年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发文斥深圳机场对登机残疾人“没人性”,称升降车离机门地板25公分,轮椅难推进,司机不顾其安全,冷眼看他“连滚带爬”进飞机。当日23:51,深圳机场发布通报,郑先生乘坐的航班因近机位资源饱和停靠远机位,安排登机车保障,因安全规范需保持20cm高度差致轮椅旅客登机不便。针对不足,机场联合航司立行立改,完善保障流程,增加保障人员,试点启用登机连接装置,并为此次不便致歉。

由于当事人郑智化曾是以《水手》《星星点灯》激励无数人的残障歌手,其投诉本身就自带流量,事件迅速登上热搜。但抛却特殊身份等其他标签、因素,这场风波背后,20公分的登机高度差,暴露的不仅是单个机场的服务漏洞,更是整个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深层危机,成了拷问机场等无障碍设施建设人性化的沉重标尺。

众所周知,无障碍设施,本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是保障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规定,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且无障碍设施应当符合安全、适用和便利要求。然而,深圳机场此次事件中,20公分的高度差,明显与“便利”要求相悖,让残障人士的登机之路充满艰难,这无疑是对法规精神的漠视,也是对特殊群体权益的伤害。

这20公分的高度差,看似是个小问题,实则反映出机场在无障碍服务方面的严重疏漏。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迎来送往大量旅客,其中不乏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是机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此次事件中,机场在安排登机车保障时,因安全规范需保持20cm高度差,却未充分考虑轮椅旅客的实际需求,没有提前准备相应的辅助设备或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导致郑智化只能“连滚带爬”进飞机。这种服务上的“短视”和“冷漠”,不仅让残障旅客身心受伤,也损害了机场的形象和声誉。

从更深层次看,这20公分的高度差,暴露的是整个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深层危机。近年来,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等领域的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些地方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存在“有而无障”的现象;部分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一些服务人员对特殊群体的需求了解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不仅给残障人士的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制约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完善机场无障碍服务,解决20公分高度差问题势在必行,非常重要。此次事件后续深圳机场联合航司立行立改,完善流程、增派人手、试点装置等举措值得肯定,但这仅是开端。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将无障碍服务纳入日常管理与考核,强化人员培训,听取特殊群体意见优化设施。此外,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需全社会参与,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社会各界要增强关爱意识,携手为特殊群体营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

20公分的登机高度差,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有关方面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性关怀,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成为连接特殊群体与社会的温暖桥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