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遥控器”随意开门禁,你的小区安全吗?

2025年10月27日16:21

来源:大河网

轻轻一按,道闸抬起,不刷卡不登记,外卖员手持所谓万能遥控器自如进出小区。这看似科技便利的一幕,背后却隐藏着法律与安全的双重隐患。近日媒体关于不当使用万能遥控器或涉嫌违法的报道,将这类游走于灰色地带的产品推至舆论焦点。从电商平台热销到用户逃费神器的调侃,从技术中立的表象到法律边界的模糊,这场由小小遥控器引发的讨论,实则是科技时代下法治意识与社会治理的一场现实测验。

万能遥控器之所以引发关注,在于它击中了现代人对于无障碍通行的心理需求。售价低廉操作简单,几元至百元不等即可拥有开关自由,表面上是对效率的追求,实则是对公共管理秩序的消解。实测发现尽管它并非真正万能,只能在特定场景下复制简易门禁信号,但其潜在风险已不容小觑。无论是未经授权闯入封闭区域,还是为违法犯罪提供技术便利,都让原本守护安全的门禁形同虚设。当小区随便进成为电商平台的热搜词,我们不得不反思技术赋能的边界在哪里,便捷是否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生产销售使用万能遥控器是否违法?法律专家指出判断标准在于是否超越技术中立原则。如果产品设计初衷就是通过解码复制信号来规避管理,甚至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则已构成违法。电商平台上的免责声明看似撇清责任,实则难以豁免其监管失职之责。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明知或应知的违法商品负有下架屏蔽义务。商家暗示非从业人员也可使用的行为,更暴露出其对产品滥用的默许甚至鼓励。法律从不保护以便宜为名的侵权行为,技术的工具理性必须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而非危害于人,就不能仅靠个案曝光与用户自觉,而必须构建起生产销售使用监管的全链条治理体系。生产端,企业应强化法律意识,杜绝明知违法仍批量生产的行为。销售端,电商平台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商品审核与日常巡检。使用端消费者应树立非授权即侵权的法治观念,摒弃侥幸心理。监管层面有关部门需尽快明确此类产品的法律属性与管理细则,推动门禁系统技术升级,从源头阻断信号复制的可能。唯有形成技术规范法律约束与公众意识的三重防线,才能让遥控不再失控。

万能遥控器现象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在科技快速迭代过程中的认知滞后与规则缺失。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再调整,而法治正是确保这场调整有序进行的基本框架。从道闸自由到法律边界,我们所要追寻的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秩序的便利。不是技术的无限扩张,而是科技向善的坚定回归。这不仅是关于一个遥控器的讨论,更是我们走向智慧社会进程中必须答好的法治考题。(陈博龙)

责编:孙华峰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