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
近日,河南商丘一所乡村幼儿园,凭借一段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孩子们挑战鞍马、跃过跳箱,动作流畅,眼神专注,引得评论区叫好一片。有网友感叹:“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
看似随手拍摄、没有精美文案的视频,为何能引发全网关注?孩子们在课上展现出的活力、勇气和自信,让人看到了教育的价值,那一跃而过的不仅是器械,更是自我突破,收获的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韧性。
“我能,我行,我被世界需要”,这大概是每个人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除了商丘这所“体能网红”幼儿园,河南漯河也有一所幼儿园因独特的劳动教育方式圈粉无数。孩子们筛麦子、做烧鸡,在沉浸式体验中“忙到没空哭”,网友戏称为吃苦幼儿园。大自然成了最好的课堂,亲身体验则在孩子心中悄悄埋下热爱生活的种子。在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感受到“我能做到”的价值感,这份自信与对生活的热情,远比技能本身更加珍贵。
与提前灌输知识的功利化教育不同,这两所幼儿园通过体能训练、劳动教学等实践课程,不仅强健了孩子的体魄、教会了他们生活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这两所幼儿园的走红,也折射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呼吁,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社交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体能上来了,孩子们的胃口变好了,生病也少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了众多家长的认可。不过也应看到,在儿童友好社会的建设中,仍有部分父母习惯于过度保护,将孩子视为“温室里的花朵”。这样的训练强度,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坦然接受。因此,推进幼儿体能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努力,也离不开家长理念的更新,需要引导“子涵式”父母树立更科学、开放的育儿观。
蔡元培曾说,教育应指导社会,而非追逐社会。这两所乡村幼儿园因特色教育而受到广泛关注,恰恰证明:好的幼儿教育未必取决于地域或硬件设施,关键在于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体验与绽放,是否为他们奠定健康、自信、热爱生活的人生基石。
 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