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锅传两代用三十年,想复购已停产”的热搜引发热议。一女子因买不到家中已用三十年的同款老铁锅,便发视频寻找商家,视频点赞量达28万。视频发布后,厂家联系了她,表示目前铁锅已经停产了。
事件已经结束,网友们的讨论却没有结束。有人说:“质量好的商品停产了,反而是次品越来越多,现在的消费者真难。”至此,人们的“寻锅行动”已经不再局限于铁锅本身,还有对商品质量的本真追求。那口被使用三十年的老铁锅,早已不是一件单纯的厨具,而是“经久耐用”这一朴素消费理念的具象化表达。
在这个“快消时代”,老铁锅的停产似乎成了一种隐喻。从手机一年一迭代的更新潮,到衣物穿一季就过时的流行风,再到家电用三五年就出现故障的普遍现象,“快生产、快消费、快淘汰”的模式正在主导市场。商家们更热衷于推出新款、迭代功能,用花哨的设计和短期促销吸引流量,却往往在耐用性上偷工减料。有网友分享,家中父辈留下的搪瓷缸用了二十年依然完好,而如今买的同款产品,不到半年就出现掉瓷漏水;老一辈的缝纫机踩几十年还能缝补衣物,现在的小型缝纫机却常常卡线罢工。这种对比之下,人们对老铁锅的执念,本质上是对“物尽其用”的怀念,对“工匠精神”的渴求。
并非所有商家都在追逐“快消红利”,那些坚守品质的品牌依然能赢得人心。就像有着百年历史的厨具品牌,始终坚持传统铸造工艺,虽然产品更新速度慢,却因扎实的质量成为几代人的选择;还有一些老木匠铺,打造的家具采用传统榫卯结构,不用一颗螺丝钉却能使用数十年,即便价格不菲仍供不应求。这些品牌的坚守证明,“耐用”从来不是过时的品质,而是能穿越时间的消费吸引力。可惜的是,在流量至上的当下,这样的坚守往往要面对成本高、利润薄的困境,就像生产老铁锅的厂家,或许正是因为不愿降低品质压缩成本,才在低价竞争中选择了停产。
网友的热议更折射出一种集体焦虑:当“性价比”被异化为“低价低质”,当“新款”成为“淘汰旧款”的借口,消费者该如何寻找耐用的商品?其实,人们追捧的不仅是老铁锅本身,还有铁锅背后那种“一生只够爱一物”的踏实感——买一件商品,不仅是为了应对当下的需求,更希望它能陪伴自己走过漫长岁月。这种需求,本应是市场发展的导向,却在快消浪潮中被逐渐忽略。
那口没能复购的老铁锅,最终会继续在厨房中发挥余热,或许还会传到第三代人手中。它的“执念”,是对品质的坚守,是对浪费的抗拒,更是对消费本质的回归——消费不是短暂的拥有,而是长久的陪伴。当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耐用”的价值,当商家愿意重拾“工匠精神”,或许就不会再有“想复购已停产”的遗憾,每一件商品都能像那口老铁锅一样,在岁月中沉淀出独特的价值回响。(浙江财经大学 刘冰洁)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