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盗亦有道:新时代下的营销创意

2025年10月30日09:31

来源:大河网

近日,浙江绍兴一块“可偷甘蔗地”成了网红打卡点。这块地的甘蔗已经成熟,地旁有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助‘偷’甘蔗,19点到5点,18元/根,甘蔗随便吃!”旁边附有收款码,还有一把工具刀。据说来“偷”者络绎不绝,而且满载而归,20多天,有100多人来“偷”,已收到“偷款”6000多元。这块地还有1000多根甘蔗,网友的“偷”还在继续。

甘蔗地的主人王勇龙称,网友一句“好久没体验过小时候偷甘蔗的乐趣了,好想来一次”,这给了他灵感,也是帮助网友圆幼时“偷甘蔗”的童年梦想。偷向来是刺激的。然而,此“偷”非彼“偷”,仅仅是新时代下的营销创意,类似于网红打卡的代名词,可谓盗亦有道。“我们前两天去的,体验感拉满,太好玩了!”网友百分号(化名)刷到王勇龙“自助偷甘蔗”的视频后,立刻把心动化为行动,和家人连夜前往新昌。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百分号来说,地里的甘蔗充满新奇:“以前只见过在水果店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甘蔗,来了这里才知道甘蔗居然是横着种的!”王勇龙在甘蔗地旁边准备了削皮刀和砍刀等全套工具。百分号和家人下地,就着手电筒的光体验了一把晚上在地里“偷”甘蔗的乐趣。而对于童年在家乡见过甘蔗地的网友黄先生来说,“偷”甘蔗又是另一种乐趣:“小时候看到甘蔗地想吃又不能偷,只好蹲在路边流口水。”现在有这样光明正大“偷甘蔗”的机会,黄先生立刻从诸暨前往新昌,圆了儿时梦:“当了一回不紧张的贼,自己‘偷’的甘蔗特别甜!”

在“营销+网红”时代,想方设法调动顾客积极参与,既解决了砍甘蔗、卖甘蔗的辛苦,又帮助网友圆了童年的梦想,顺带又挣了大把的钞票,何乐而不为?其实这种营销方式就是自助采摘的翻版,自助采摘樱桃,采摘葡萄,甚至自助采摘红薯,只不过一个白天,一个夜晚而已。然而,新鲜事物的出现皆是一种偶然+必然,在网红时代,营销方式的创新会越来越多。不过新鲜事物都是有保质期的,时间长了就会淡然无味。需要经常加以改进,让乐趣满满,才会越来越有市民参与进去。

有人问,这种鼓励“偷盗”的行为是否会诱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笔者感觉是杞人忧天。何谓“偷盗”?是拿了货物不给钱,人与人之间缺乏买卖契约精神的行为。而自助采摘是无人看管下的自由买卖行为,就如商超门口自助买饮料一样,并非原来意义上的“偷盗”,仅仅是一种营销创意。在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好的今天,富裕后的人们不再计较蝇头小利。假如,确实存在很多人拿走甘蔗不给钱,这就不再是自助营销了,估计甘蔗地也不会火起来。当然试探人性,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能屡屡试探。

“盗亦有道”的营销其实是一种释放心情,释放劳累的方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看风景”,而是希望“进风景”,在真实的农村生活体验中获得情绪价值,让旅游回归生活,也让乡村重新焕发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相互滋养的魅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市民的参与,更离不开新的创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童玉举)

责编:孙华峰   编辑:谭敏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