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宝宝巴士”岂能让成人广告“上车”

2025年10月31日13:29

来源:大河网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家长担忧。10月29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回应称,出现在App上的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儿歌旋律尚未响起,低俗擦边广告已然弹出。“宝宝巴士儿歌”App 开屏跳转成人内容的闹剧,让千万家长脊背发凉。这本该守护童年的数字空间,竟成了不良内容围猎儿童的陷阱。当“三女共侍一夫”之类的低俗字样出现在儿童App中,当孩子误触广告导致陌生软件自动下载,所谓“儿童专属”的安全滤镜已然碎得彻底。

低俗广告对儿童的危害远超想象。未成年人认知体系尚未成型,过早接触成人内容会扭曲其性别认知与价值判断,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此类刺激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与模仿冲动。同时,广告诱导的误触跳转不仅会产生莫名消费,更会让孩子在一次次自动下载中模糊“内容与广告”的边界,埋下网络安全隐患。另外,更深远的是信任崩塌,家长对儿童内容平台的信任,可能就此沦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

“宝宝巴士”低俗成人广告谁之过?乱象背后绝非“审核疏漏”就能搪塞,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下的责任失守。宝宝巴士招股书显示其收入高度依赖广告联盟,为流量变现对第三方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则成了广告黑产的“共谋者”。技术借口更显苍白,所谓“第三方接入”不过是甩锅托词,平台明知用户多为低龄儿童,却未建立适配的“超严格”审核机制,本质是将商业利益置于儿童权益之上。监管层面的事后介入模式,也给了违规者“先赚后改”的可乘之机。

事实上,法律早已为儿童网络安全筑牢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要求,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更是列出“九不得”禁令,明确禁止含淫秽色情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十四条进一步封堵了低俗广告的传播路径。

“宝宝巴士”岂能变“成人巴士”?整治乱象还需动真格,而非止于“救火式整改”。企业端必须撕掉“第三方”遮羞布,强制推行“儿童模式专属广告机制”。跳转按钮不仅要与内容区颜色、字体强区分,更需设置“家长确认”二次弹窗,从技术上杜绝误触。同时,监管端应建立“儿童内容产品白名单”,对儿歌、学习类App实施广告前置审查,发现违规直接暂停上架资格。另外,行业端可推行“广告分级审查制”,按3-6岁、7-12岁等年龄段细化标准,引入儿童心理学专家参与审核。

“宝宝巴士”的名字里,藏着千万家庭的信任重托。低俗成人广告围猎儿童当休矣!当儿童App沦为低俗广告的跑马场,破坏的不仅是单个品牌的信誉,更是整个行业的根基。商业盈利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唯有企业把责任扛在肩上,监管把利剑悬在头顶,才能让“宝宝巴士”真正回归纯粹,让每一个打开App的孩子,都能被旋律与阳光环绕,而非被低俗与套路侵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曹灿辉)

责编:孙华峰   编辑:王双飞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