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AI成为许愿池:青年与智能时代的对话

2025年10月31日20:53

来源:大河网

当高校课堂遇上人工智能,年轻学子用天马行空的提问,完成了一场与前沿科技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不仅展现了技术的可能性,更预示着教育变革的未来方向。

10月30日,西安一所高校将人工智能引入公开课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了各种“花式提问”:从“月底50元如何生存”到“3秒一键出片”,从为外国友人解释中文谐音梗到“你替我去开会”的自动执行幻想。这些充满创意的互动,不仅展现了年轻一代对新兴技术的熟练掌握,更折射出当代青年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独特方式。

青年群体正在成为AI技术普及的重要推动者。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上,大学生们展现出的不仅是使用AI的能力,更是将技术融入生活的智慧。当年轻人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境,如月底拮据的生存挑战抛给AI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探索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边界。这种探索背后,是年轻一代对“技术赋能生活”的深刻理解:AI不仅是高深的算法,更应该是改善日常生活的实用工具。

青年群体正在重塑人机交互的边界与可能。让学生去要求AI解释中文谐音梗,这个看似玩笑的指令,实则体现了年轻人对AI文化理解能力的测试。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不再将AI视为简单的问答机器,而是将其当作能够跨越文化障碍的沟通桥梁。这种尝试预示着未来人机关系的新可能——AI不仅是工具,更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帮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青年群体正在通过AI重构未来工作的新模式。“你替我去开会”这个看似偷懒的幻想,实则蕴含着对自动化办公的前瞻思考。年轻一代在面对AI时,本能地思考如何将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从而解放人类创造力。这种思维转变至关重要,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工作模式不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是人与机器的协作,各自发挥所长,共同创造更大价值。

青年群体正在借助AI构建全新的学习范式。将AI引入课堂,本身就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当学生们用各种创意问题“为难”AI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种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技术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AI,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提出好问题的能力——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恰恰是最珍贵的核心素养。

这场发生在西安高校课堂里的AI互动,看似是一场轻松的技术体验,实则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启示。随着AI技术持续演进,这样的课堂互动将会越来越普遍。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如何通过技术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智能时代教育的真谛。

当大学生们将AI当作“许愿池”,他们许下的不只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对智能时代的美好期待AI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可以对话的伙伴;技术不是远离生活的黑箱,而是触手可及的工具。而这一切,正由最具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青年群体主导推动。(浙江财经大学 林依晨)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