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见缝插“绿”,小“口袋”里装着大民生

2025年11月03日13:08

来源:大河网

10月26日正值周末,女儿萌萌和几个小朋友在湘潭市岳塘公园滑梯上爬上滑下,陈安娜站在一旁,笑着用手机记录这一刻。她欣喜地说:“家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成了孩子的自然课堂、邻里的社交客厅。这种幸福感,真真切切!”(11月3日  湖南日报)

口袋公园是形容公园面积小,像衣服上的口袋一样。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袋公园建设的灵活性较强,把闲置的“边角地”等微空间合理改造为居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解决了城市更新的一系列难题。

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提到要“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重点选址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的区域”。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具体要求。无论大拆大建,还是见缝插绿“微改造”,城市更新的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于人。

口袋公园,正如贴身的衣服口袋,平日里不会引起注意,在寒冷的冬天或是需要放小物品时,便能感受到温暖和便捷。口袋公园也是能让居民感受到便捷与放松的城市绿化活动空间,它穿插在不起眼的时光中,与城市居民紧密相关,肌肤相亲。

口袋公园见缝插“绿”,体现着精雕细琢治理城市的思路。这些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往往都是从闲置空地、小违建腾退地、立交桥下空间等边角地“挤”出来的。每建成一处口袋公园,就意味着消除了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又提升了一点。

当然,建设口袋公园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越是方寸之地,越得精耕细作。从公园选址到规模大小,再到设计风格、设施配备,是应该多提供适老化设施、适儿化配套还是白领休息区,皆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实际需求,同时契合于原有风貌特征及文化特点,这样的“绿色福利”才算送到了市民心坎儿上。

见缝插“绿”,小“口袋”里装着大民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民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关键在于把握好“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持续听取群众的真实诉求,循序渐进破解城市建设和运行的痛点,并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汇聚更多群众智慧和强大合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