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批废弃的医院、学校在社交媒体上悄然走红。“穿过杂草丛生的围墙到达废弃医院,就能拍出中式梦核大片”“潜入城市废墟,抵达世界尽头”等充满猎奇色彩的文案,搭配复古感十足的照片与视频,让这些年久失修的建筑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网红打卡地。不少人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好有年代感啊,求个定位,想去”,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奔赴而来,只为体验一把“废墟探险”的刺激与独特。
不可否认,相较于普通的房屋建筑,废弃建筑确实自带一种特殊的年代感和复古风,能够拍出不一样的风格特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这里能拍出摆脱千篇一律的复古大片,能涌现出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空间;而在影视创作者眼中,这些原生态的“废土场景”更是天然的拍摄基地,省去了大量场景搭建的成本;对于一些探险爱好者而言,年久失修、人迹罕至的建筑废地更是不可多得的探险场地,更具新奇感和刺激性。这种对独特美学体验和新奇感受的追求,反映了年轻人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本身并无不妥。
但“中式梦核大片”的浪漫滤镜下,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陷阱。杭州城南珊瑚沙的废弃学校,正大门已经被砖墙封闭,仅有的入口是围墙缺口后的斜坡灌木丛,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倒。场地内,一些裸露的金属支架、松动的墙体楼板、散落的玻璃碎片随处可见,极易造成划伤;而杭州三墩的废弃医院,墙体与楼板早已松动,多年无人维护的建筑结构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已有探险博主因翻墙进入废弃学校摔伤被困,最终依靠消防部门救援才得以脱险。这些并非个例,正是对“废墟探险”的安全警示。所谓“废墟美学”,不该建立在漠视规则与生命安全的基础上。那些被冠以“废土世界”“中式梦核”的猎奇标签,实则掩盖了非法闯入的本质,而半夜怪声扰民、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更逾越了公序良俗的底线。社交平台不能只做流量的旁观者,理应对教唆翻墙、违规探险的内容加强审核屏蔽,对此类内容作出安全提示,用真实的危险案例科普替代博眼球的打卡攻略,引导网友看清滤镜背后的风险。
年轻人追求独特体验的需求值得理解,但安全与规则永远是前提。与其让无序的“探废”游走在危险边缘,不如探索“废墟活化”的正向路径,让废弃建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重焕生机。我们可以看到废土建筑背后的利用价值,对于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废弃建筑,可通过专业的安全评估与修缮改造,将其转化为公共文化空间,让人们在合规有序的环境中感受建筑的历史底蕴;对于结构相对完整、适合影视拍摄的废弃场所,可将其改造为专业拍摄基地,既满足创作需求,又能创造经济价值;对于无特殊价值的废弃建筑,则应加快拆除或重建进度,消除安全隐患。打卡不再需要翻越围墙、躲避警示,让美学体验与安全责任并行,这样的“网红地”才真正有长久的价值。
别把隐患当作冒险,让一时的猎奇心理酿成终身遗憾,也别让本可合理利用的建筑,沦为危险冒险的“道具”。敬畏规则、重视安全,才能让每一场探索都有意义,每一次打卡都不留隐患。(郑州大学 王仪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