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贵过山姆”登上热搜,引发热议。记者走访发现,该品牌麻辣香锅中的绿豆芽售价高达28.8元一斤。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关于麻辣香锅价格的讨论,不少消费者晒出消费凭证,显示看似普通的食材组合却要价不菲,引发广泛共鸣。
曾经被视为平民美食的麻辣香锅、麻辣烫,如今竟成了需要掂量一下才能消费的“轻奢品”。随手挑选几样食材,结账时看到四五十元的价格已不稀奇。有网友调侃“这不是在吃香锅,是在给老板凑首付”,虽是玩笑,却真切反映了消费者的普遍感受。
这类餐饮普遍采用的“克重计价”方式颇具迷惑性。素菜荤菜同价,以50克或100克为单位标价,乍看单价确实亲民。然而消费者对“克”这一单位缺乏直观概念,待到结账时才发现总价远超预期,直呼“被刺了一剑”。
江苏省消保委曾明确指出,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克重单位的不敏感,采用非常规计量单位制造低价假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诚然,商家有权自主定价,但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牟利,就值得商榷了。
为价格辩护的声音认为,餐饮业需承担房租、人工等成本,不能简单与菜市场对比。杨国福客服也解释称全国门店售价不统一是源于各地成本差异。这些理由看似合理,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当价格与价值严重脱节时,消费者有权质疑——多付的费用究竟换来了什么?
“价格刺客”现象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已超越单纯的消费纠纷,成为观察当下消费生态的窗口。年轻人用“刺客”“凑首付”等网络梗自嘲,实则表达了对明码标价、公平交易的深切期待。
破解这一困局,首先需要定价透明化。商家应当清晰公示计价规则,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就能准确预估总价,避免结账时的“意外惊喜”。标准化体验同样不可或缺。从食材品质到服务流程,建立统一标准,确保消费者在任何门店都能获得稳定的用餐体验。
餐饮业的竞争终将回归价值本质。食材新鲜度、口味独特性、用餐舒适度,这些才是留住消费者的根本。令人欣慰的是,已有品牌开始做出改变:明确标价、推出套餐、优化供应链,这些举措都在证明诚信经营与商业成功可以并行不悖。
餐饮业与消费者本应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商家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消费者支付合理对价,这本是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当我们下次面对那碗麻辣香锅时,不妨多一分理性:这份消费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而商家也更应时常自省:定价是否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
在这场关于美食与价格的对话中,唯有真诚与透明,才能让“吃货”与商家真正实现“双向奔赴”。毕竟,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的不是“价格刺客”的短期伎俩,而是与消费者建立的长期信任。(中央民族大学 昝艾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