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点亮网络文明之光 共“豫”精神家园

2025年11月04日13:43

来源:大河网

11月5日,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将于洛阳召开。回望千年文明的源流与当下数字浪潮的奔腾,一场关于网络文明的对话不仅是技术的探讨,更是文明的续篇。

  网络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延伸与升华。不但关乎技术手段的进步,更关乎精神世界的塑造。网络让亿万节点互联成网,文明让人心之间互相照亮。正如古人以礼定邦、以信立人,网络时代更需以文明为“数智社会”的底座,让算力更有温度、算法更有良知。

  中原之地,自古重“和”。“天地之中”的地理方位造就了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从老子“上善若水”的柔性智慧,到韩愈“原道”的理性思辨,再到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博大胸怀,中原文明总能在多元碰撞中凝聚共识、在纷繁交织中求得平衡。

  这种精神,正是网络文明最需要的“软力量”。网络是现代社会的“第二空间”,既有思想的交锋,也有情绪的激荡;既有信息的共建,也有谣言的蔓延。网络文明之要,归根结底是以“和”为贵、以“理”为基。中原文化的包容与理性,为网络空间的清朗建设提供了价值支撑。

  建设网络文明,既要技术赋能,也要文化引领。河南以“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清朗中原”专项整治等系列举措,让文明的种子在数字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短视频平台上,一则“洛阳牡丹开,满城皆是春”的画面,背后是文明传播的自觉;网络公益行动中,一个个“豫人为善”的故事,汇聚成文明河南的温度。从古代“文以载道”到今天“以文化人”,河南用自身的文化基因,回答了网络时代的文明命题。

  网络文明绝不是虚拟世界的孤岛,而是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一个国家的网络生态,折射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河南在探索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正把“文明之治”融入“数字之治”。以数据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以文明理念引领技术创新。如今,从“数字郑州”的智慧城市体系,到“网上村庄”的乡村治理平台,从“AI普法”“云端课堂”的服务延伸,到“政务一网通办”的便民创新,河南正让网络文明在城市街巷、田间地头可感、可见、可用。

  网络文明的核心,不只是防乱象,更在于建秩序。当治理理念与文明精神相结合,当技术进步与道德共识相交融,网络空间才能成为文明社会的延伸场。网络文明不是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社会共治的命题。需要政府的担当,也需要平台的责任,更需要每个“网民公民”的自觉。当文明成为共识,规则就不再冰冷,算法也会更有“人味”。

  文明从来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不断演进的力量。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疆域。中国之治,也要在网络空间展现中国之美、中国之智。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肩负着用古老文明滋养现代网络文明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推动网络内容建设的精品化、网络治理的智能化,还是网络传播的国际化,我们都在让文明的基因借助数字之翼飞得更高、更远。当一条短视频能讲述黄河文化的壮阔,当一次直播能传递中原大地的温情,当一场网络话题能唤醒公众的理性参与,这就是网络文明的力量,让文明更具传播力,善意更具感染力,共识更具凝聚力。

  让文明之光照亮数智未来。“文明如光,虽微而亮;汇聚成炬,可耀千里。”河南这片土地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荣光,也正拥抱数字文明的浪潮。建设网络文明,不只是让网络更清朗,更是让社会更向善。让每一条评论多一分理性,每一次转发多一分善意,每一次互动多一分温度。当亿万网民自觉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守护者、践行者,网络就会成为新时代最广阔的精神家园。

点亮网络文明之光,共“豫”美好未来。让我们从中原再出发,以文明之光,点亮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以网络之力,托举文明进步的每一个梦想。(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孙维国)

责编:赵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