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城,喜迎嘉宾;伊水河畔,共话文明。11月5日,2025年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将于千年古都洛阳盛装启幕。各界专家学者、平台代表、网络达人、媒体记者将齐聚一堂,交流治理经验,发布典型案例,进一步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携手把网络家园装扮得更加风清气朗、花团锦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篇章注入不竭的文明动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把“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列为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文明是新时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放眼今日河南,既是人口大省,更是网络大省。鼠标轻点、指尖滑动之间,信息浪潮奔涌,价值激流交汇,无人能够置身事外。因此,网络文明建设抓得紧不紧、好不好,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好这道时代必答题,需要政府、平台、个人三方同心、同向、同频行动。
政府把牢导向,让主流价值“立”起来。一方面,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借力AI、短视频等新技术,让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河南持续开展“何以中国·行走河南”“‘豫’见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等网络主题宣传,推出《AI绘轩辕》《中原寻宝记》等爆款融媒体产品,实现了流量与主流价值的双向奔赴。另一方面,要以法治思维划出“高压线”。河南率先出台《河南省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建立“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常态长效机制。河南省公安机关在2024年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中,共核查谣言5800余条,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54个,清理违法信息5.2万余条,进一步让清风正气充盈网络空间。
个人向上向善,让文明因子“动”起来。网络时代,人人皆有麦克风;点亮文明之光,人人都是发光体。没有滤镜、没有团队,河南姑娘李福贵凭一个个温暖瞬间、真诚笑容收获1200万粉丝;95后村支书张桂芳带留守老人旅行、办婚礼,把“留守村”打造成“网红村”,既丰盈了乡亲的精神世界,又以流量撬动产业投资,为村民带来真金白银。盛开的鲜花,离不开大地的托举。对普通网民而言,举起镜头记录生活、创作正能量作品或许有难度,但每一次转发、一句评论、一条弹幕,都可能成为照亮他人的火把。当点点星火汇成银河,网络天空便会阴霾尽散、澄澈如洗。
平台守正创新,让算法流量“暖”起来。字节跳动开展抖音“星乡村”“星农人”项目,通过聚集专题热点、流量扶持等方式,让乡村的特色产品、传统习俗和地域文化成功走进大众视野,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豫籍平台“大象新闻”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综合矩阵,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0万余件。平台手握“流量水龙头”,就应让算法对准真善美,把镜头更多对准人民,把版面留给百姓,把热搜让给奋斗者,让每一次点击都传递温度,让每一次刷屏都涵养正气。
最后,让我们相约洛阳,共赴这场文明之约,用指尖传递温暖,用镜头定格美好,让网络文明之光照进现实、照进心灵,汇聚“豫”加出彩的澎湃能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席忠翔)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