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盲途有光 善意生香

2025年11月04日14:32

来源:大河网

城市的灯火常常照亮夜色,人们的善意却能照亮人心。一个盲人博主,在北京牛街的寻味旅程中,用看不见的双眼,触摸到了人间最明亮的光——善意。那一刻,包子店前的排队人群不再只是一条队伍,而是一道人性的风景;伸出的手、让开的身位,则是生活最纯粹的温度。

这位盲人博主,在美食探索旅程中。面对陌生的招牌,有人主动告知文字;遇见岔路,有人热心引导;在红记包子店前,更有排队者让出位置,帮他点单、付款、拎袋。那一刻,北京的冬风尚未袭来,但人心的暖意,早已弥漫巷口。

白记年糕的绵软、牛肉包子的汁浓,每一种味道背后,都映出了人情味。她用一句句感叹,告诉我们,善意可以让陌生的城市变得柔软,让失明的旅途生出光亮。

这样的善意,并非偶然。就在10月19日,大连冬泳爱好者王玉平,在浪涛翻滚的海面上,奋不顾身救起落水者。海浪一次次将他拍向礁石,身体多处受伤,但他依旧扑进海里,直到生命被安全托出。面对采访,他只是朴实地说:“能救活一个人,就值了。”王玉平的义举,与牛街的温情,虽形态不同,却源自同一脉搏——人心的善。

近年来,社会上此类见义勇为、互助互爱之举不断发生。大学生在暴雨中背起摔倒的老人,外卖员在深夜及时呼救抢救突发病人,地铁乘客帮盲人引导方向……这些并非新闻的片段,而是时代的注脚。

盲人博主的vlog,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的美食旅程,更记录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那是无声的理解、无偿的帮助、不约而同地善。这些善举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道义与良心在闪光,那是信念里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传统里的“助人为乐不求名”。这种精神让我们相信,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隐形力量。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被理解;但更深的意义,是去理解他人。盲人博主因全程的帮助而感受到人性温度,而那些给予帮助的人,也在善行中体验了自我价值的回归。这种互相照亮,正是社会文明的底色。

让我们相信,任何一个微笑、一个举手之劳,都可能成为别人生命里的光。真正托起世界的,并非力量,而是善良。(石家庄铁道大学 赵鑫源)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