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以进博之约 赴共享未来

2025年11月04日15:24

来源:大河网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启新程。这场以 “新时代,共享未来” 为内核的经贸盛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成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传递中国开放决心、惠及各国人民的重要平台,在时代浪潮中彰显着独特而深厚的价值。

逆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锚点”。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第八届进博会的规模与参与度,恰是对“全球分裂”论调的有力反驳。155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地域与制度差异齐聚上海,既有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企业携核心技术而来,也有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品寻求市场机遇——非洲的手工艺品、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拉美的优质农产品,与德国的精密仪器、日本的电子设备同台展示,形成一幅“多元共生”的全球贸易图景。这种不分大小、不论强弱的开放姿态,让进博会成为多边经贸体系的“信任孵化器”。前七届超 5000亿美元的累计意向成交额,更是“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从能源领域的跨境合作项目落地,到医疗设备的技术引进与本土化生产,再到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对接,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的成长、产业的升级与就业的增加。进博会用实打实的合作成果证明,唯有开放融通,才能抵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筑牢多边贸易的“压舱石”。

全球经济复苏的“动能引擎”。43 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全球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枢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关键动能。本届进博会聚焦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六大展区与特色专区的设置,精准契合全球产业升级趋势——在技术装备展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工厂的无人操作系统将集中亮相,助力中国制造业向“智”造转型;在绿色低碳专区,欧洲企业带来的新型光伏组件、东南亚企业展示的生物质能技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这种“创新赋能”并非单向输入,而是双向奔赴的共赢。前七届进博会中,众多国际企业通过展会找到本土化合作伙伴,将先进技术转化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进而辐射全球。第八届进博会搭建“全球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让国际先进技术与中国产业升级需求深度耦合,既为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也为全球企业开辟增长新空间,形成“1+1>2”的复苏合力。

民生福祉升级的“幸福窗口”。“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核心,在于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开放带来的红利。第八届进博会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将全球优质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改善,成为连接国际好物与中国消费者的“幸福窗口”。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哥伦比亚的热情果、哥斯达黎加的火山蕉等“进博首秀”水果,将通过高效冷链物流直达中国超市货架,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全球新鲜;在医疗器械展区,来自瑞士的精准血糖仪、日本的便携康复设备等产品,将为中国家庭健康管理提供更多选择。从“线上下单、次日达”的进口生鲜,到“展会体验、门店购买”的高端家电,进博会打破“国际好物”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壁垒,让“共享未来”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餐桌上的异国风味、客厅里的智能设备、医院里的先进仪器。这种民生层面的获得感,正是“共享”理念最生动的实践,也是进博会能够持续吸引全球关注的根本原因。

我们相信,这场跨越国界的经贸之约,将继续凝聚全球共识、释放合作活力,让更多国家、更多企业、更多民众共享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共同书写更加繁荣的未来篇章。(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万代红)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