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扬州一群老人疑似撬锁强占幼儿园操场练剑,与家长发生冲突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发后,直到家长报警,才迫使老人离开现场。幼儿园负责人则表示,这些老人多次拒绝沟通,甚至主张操场属于业主公用区域。警方和社区已介入协调,但事件引发的争议远远超出了“练剑”本身。
从家长的描述里,能看到不少荒谬的细节:孩子们已经开始上课,老人却在操场上挥剑比试;园方屡次劝阻无果,甚至门锁都被撬开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老人并非无处可去——他们此前一直在篮球场活动,只是因为“阳光好”“更方便”,就私自转移到了小区内的幼儿园操场。这种“方便自己、无视他人”的行为,显然已经越过了合理的权利边界。
权利从来不是无限的,尤其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安全时,任何以“年纪大”为理由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这类事件并非个例,现实中类似的公共空间冲突时常发生。小区里,广场舞队凌晨高分贝扰民,面对交涉均以“锻炼”搪塞;公共交通上,老人争抢地铁座位、因未让座在公交上撒泼,道德绑架等。这些现象背后,都藏着一种危险的心理——“我年纪大,所以我有理”。
但必须明确的是,倚老卖老、以老压人,不仅不能换来尊重,反而会不断透支社会对“尊老”的信任。真正的尊老,是在互相体谅的基础上实现共处,而不是让“年长”成为无视规则的“豁免证”。
幼儿园操场是孩子活动、学习的地方,他们需要的是绝对的安全与秩序,而不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剑影”。如果“老人锻炼身体”能凌驾于孩子的安全之上,那么“尊老”就成了无原则的纵容。
老有所乐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乐”要有尺度、守边界。扬州这场“练剑风波”不该只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更应成为反思公共文明的一面镜子。唯有每个人都遵守规则、各守其位,才能让社会在真正的文明发展中得到进步。(重庆大学 赵恩珠)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