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赛事经济“热”河南:流量转价值的破局之道

2025年11月06日09:09

来源:大河网

当郎平、朱婷现身豫排联赛,洛阳“唐宫小姐姐”走进赛场,河南赛事经济已跳出“单纯办赛”框架,成为激活文旅消费、彰显地方特色的新引擎。其核心逻辑,正是将瞬时赛事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区域发展价值。

赛事经济的生命力,始于本土文化的深度赋能。面对文旅同质化困境,河南没有跟风复制,而是让每一场赛事都带着“河南印记”。豫排联赛以“一城一故乡”为主题,商丘赛区豫剧《花木兰》、开封大宋风华展演、洛阳汉服啦啦队,将千年文化与现代体育碰撞出新鲜感;赛场外盘扣技艺、葫芦烙画市集,更让观赛者触摸到中原文化肌理。这种“赛事+文化”非简单元素叠加,而是以体育“动感”激活文化“厚重”——观众为赛事欢呼时,亦记住了地方特色,让赛事成为文化“活名片”,这正是河南赛事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灵魂,商业闭环则是赛事经济的“血肉”。河南的关键突破,在于打破“赛事结束、消费终止”的魔咒,通过“赛事+消费”设计构建闭环:“郑BA”将赛场搬进商业综合体,打造“观赛+购物+餐饮”一站式体验;豫排联赛联动287家景区、酒店,持门票可享消费减免,推动“看比赛、游河南”成为常态;洛阳“球王”乒乓球赛3年吸引4000名异地选手,直接拉动交通、住宿消费。数据最有说服力:郑州马拉松单场带动直接收入超1亿元,洛阳体育产业占GDP比重达2.3%,印证赛事经济不是“一次性狂欢”,而是持续造血的消费增长点。

赛事要从“网红”变“长红”,离不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河南的实践形成了清晰协同:政策层面,《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做大体育消费”,郑州作为试点城市,对高水平赛事最高补贴300万元,为赛事发展筑牢基础;市场层面,豫排联赛由豫健体育产业集团运营,践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既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的低效,也防止市场逐利的短视。郑州航空港区“一带一路”驻华使节自行车赛,更将体育赛事与“空中丝路”建设绑定,实现体育价值与城市战略同频。

从北京奥运会的“宏大叙事”到“村BA”的“乡土狂欢”,中国赛事经济正走向大众化。河南的探索给出重要启示:赛事经济无需追求“大而全”,只需立足本土,以文化塑特色、以商业建闭环、以政企保长效。如今豫排联赛、“郑超”热度不减,恰证明:唯有让体育回归生活、链接产业、承载文化,才能让“赛事热”真正转化为“经济兴”——这便是河南为全国提供的“体育赋能区域发展”答卷。(郑州大学 王中)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