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阳节前后,有两则新闻颇具深意:宁波老字号商场打造的银发社交空间客流如织,开业一年半吸引超13万人次老年人;丽水云和的玩具企业深耕“老年+”系列,前三季度相关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0%,义乌市场上的大字号象棋、AI陪伴玩偶等适老玩具更是热销全国。这些鲜活的消费场景,不仅勾勒出“老玩童”们的幸福日常,更折射出银发群体从“养老”到“享老”的观念之变。
长久以来,“玩”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属权利,老年人的生活总被贴上“静养”“退守”的标签。但如今,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突破79岁,60岁以上人口超3.1亿,一代“活力长者”正在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础保障,更渴望通过“玩”重拾兴趣、重建社交、重塑价值——老年旅游、体育健康、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数据持续攀升,正是这种需求升级的直接体现。适老玩具的热销,本质上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被看见、被满足的必然结果。
然而,银发经济的升级之路,仍需跨越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的“坎”。过去不少所谓的适老产品,不过是儿童玩具换包装、放大字体的简单改造,功能单一、审美陈旧,难以真正触达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反观义乌商家推出的AI陪伴玩偶,既能提醒服药、播报天气,又能聊天解闷;磁力拼图、创意积木则兼顾动手乐趣与手脑协调训练,这些产品的成功,关键在于读懂了老年人对健体益智、情感陪伴、社交互动的多重期待,用科技赋能与匠心设计,重新定义了“适老”的内涵。
真正的适老化,从来不是简单的尺寸放大或颜色调整,而是要站在老年人的视角,兼顾生理特征与心理需求。老年人可能视力减退、动作协调性下降,因此需要大字号、易操作的设计;他们可能面临孤独感,因此需要能提供情感慰藉的陪伴功能;他们同样追求审美与价值认同,因此产品既要有实用性,也要有文化感与趣味性。从银发社交空间的打造到适老玩具的创新,唯有精准对接这些需求,才能让产品与服务真正暖人心、有市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银发经济的潜力正蕴含其中。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将更加多元、品质要求将持续提升。这既需要企业跳出传统思维定式,深耕细分市场,用创新打破“老年产品=陈旧简陋”的偏见;也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摒弃对老年人“只能静养”的刻板印象,为他们追求精彩生活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适老玩具的热销,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当越来越多老年人能在“玩”中收获快乐、在社交中感受温暖、在消费中实现价值,“享老”的美好图景便会愈发清晰。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才是最动人的民生温度。(山西传媒学院 霍宇晗)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