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听信AI把自己吃成溴中毒:别因技术迷信丢了命

2025年11月06日13:09

来源:大河网

11月5日,据报道,一男子因盲目听信AI建议,用溴盐替代食盐,最终导致溴中毒。这起极端事件如同一面刺眼的警示牌,标出了技术在健康领域应用的边界:无论AI多么强大,它终究只是工具,绝不能替代专业医生。

悲剧的根源在于对技术的盲目信赖。报道中表示,该男子本身已存在“过度忌惮有害物质”的偏执倾向,这本应寻求专业心理干预。然而他却选择向AI寻求答案,将生命健康交给一个没有临床经验、不承担医疗责任的工具。AI无法像人类医生那样进行“望闻问切”综合诊断,机械式回答问题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

AI的“知识”来源于训练数据库,其中可能混杂着过时、片面甚至存在争议的内容。当该男子向AI提问如何获取低氯盐时,AI仅基于元素周期表的相似性就给出“用溴代替氯”的建议。它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化学方案,却是一个足以摧毁健康的“生命陷阱”。溴离子在体内蓄积缓慢,半衰期长达9~12天,会严重干扰神经系统——这种需要综合医学、毒理学知识的专业判断,完全超出了通用AI模型的能力范围。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公众健康决策中的技术迷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把便捷的AI搜索看作是无所不能的“健康导师”,盲目听从AI给出的建议。然而,专业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系统的医学知识,更在于能够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做出综合判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指出,溴化物中毒症状多样,从神经精神问题到皮肤、消化道症状均有涉及,这种复杂的临床判断远非AI所能胜任。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的身体不是可以随意测试的代码。面对AI的健康建议,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技术是工具,而非权威。当身体出现不适,第一选择应是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让医学的专业性为健康把关。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科普,提升公众的数字健康素养。唯有让技术回归工具本位,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牢牢守护住生命健康的底线。(郑州大学 余乐)

责编:孙华峰   编辑:赵地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