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晒出足有A4纸大小的“巨型吊牌”。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商家无奈直言:“这是被恶意退货逼出来的办法。”有数据显示,当前电商退货率持续攀升,尤其是女装类,退货率高达50%至60%。商家为了应对“恶意退货”,便想出了这种尺寸超大、材质坚硬的吊牌,吊牌从提示材质的标签蜕变为防御的工具,背后藏着的是电商生态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七天无理由退货”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的规则,却让一些人钻了空子,成为他们“免费租赁”的漏洞。有些商家晒出的包裹里,衣服领口处沾着粉底液,外套口袋里有演唱会票根,甚至有的衣服上还留有残留的宠物毛发——这些明显穿过的衣服,都以“不喜欢”“不合适”为由,卡在退货期限申请退款。更有甚者,组团利用规则,沈阳某职校曾有60余名学生网购演出服参加运动会,赛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退货,退回衣物上的草渣与学校官网照片里的着装场景完全吻合。当“试穿”变成“蹭穿”,当“退货”变成“白嫖”,商家的无奈可想而知。
巨型吊牌的出现,便是商家在规则漏洞下的无奈反击。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服装类商品退货需满足“外观无损坏、吊牌齐全”,但对“是否实际穿着”缺乏量化检测标准。当商家发现,普通的吊牌无法阻止消费者“穿后退货”,便想出了放大吊牌的方法:硬卡纸材质会在穿着时摩擦皮肤,超大尺寸难以隐藏,多层设计增加拆除难度。记者从东莞一家从事吊牌生产设计的企业了解到,巨型吊牌单个成本仅增加0.1-0.3元,但能有效规避单笔25元左右的恶意退费损失。电商卖家的实践数据也印证了其效果:启用巨型吊牌后,恶意退货率从42%大幅下降至18%。
“恶意退货”正在摧毁着电商生态的诚信根基,有数据显示,遭遇三成以上“仅退款”订单的商家占比超52%,某网红女装店曾因退货率过高导致资金链断裂,卷款4000余万元跑路。而幸存的商家为覆盖损失,只能提高商品售价,形成“高退货率→提价→性价比降低→更高退货率”的恶性循环,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更恶劣的是,一些人利用运费险赚取差价,大量下单后无理由退货,既让商家承担包装与快递费,也让保险公司沦为“冤大头”,这种行为不仅违背道德,更涉嫌违法。
要想破解这一困局,不能只靠商家的“自救”,更需要平台、监管与消费者的共同发力。电商平台应优化规则设计,借助技术手段识别高频退货账号, 对集中退货地址触发人工复核,可适当停止对一些明显恶意退货用户的“仅退款”支持;监管部门也需要细化对“商品完好”的标准,明确“穿着后退货”的界定依据,让商家举证有章可循;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素养,明白规则不是投机的工具,从源头减少恶意退货。此外,探索租售结合的模式也不失为良策,对礼服、演出服等短期使用商品,平台可搭建租赁渠道,既满足消费者需求,也降低商家风险。
巨型吊牌不应该成为电商时代的“标配”,就像情绪宣泄不该取代理性沟通。“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心,是为了让消费更加放心,而非给投机者可乘之机。当商家不必靠放大吊牌防御,当消费者不必为他人的恶意买单,当诚信成为买卖双方的共识,电商生态才能真正健康发展。毕竟,消费不是零和博弈,唯有守住规则底线、尊重彼此权益,才能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这才是成熟市场应有的模样。(吉首大学 陈晓敏)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