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净化“生活圈” 不做“两面人”

2025年11月06日19:04

来源:大河网

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的。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当前,部分地方考察干部仍存在“重工作实绩、轻生活表现”“重单位评价、轻家风家教”的偏向,使得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成为监督盲区。只有将考察视角从“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才能绘就干部立体画像,从根源上遏制“两面人”现象,筑牢干部队伍廉洁根基。

识人如识玉,察绩易、辨德难。干部的真实品行,往往藏在台上台下的反差之间。现实中,一些“两面人”在工作场合勤恳敬业、言辞恳切,私下里却情趣低俗、奢靡享乐,将公权异化为谋私工具,在“一条烟、两瓶酒、土特产”的小恩小惠中放松警惕,最终把不法商人当“知己”,沦为利益输送的工具,用自身经历印证“小节不守,终累大德”的深刻道理。生活作风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干部党性修养、廉洁底线的直观体现,家风败坏、社交失度往往是滑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

延伸考察生活圈,关键要做到方法科学、重点突出,既避免“窥私式”监督,又防止“过场式”检查。各地探索的实践路径为精准识人提供了有益借鉴。山东宁津县聚焦干部“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3个方面列出24条重点监督清单,通过“家访”“社区访”等方式摸清真实情况,创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监督模式,让群众监督成为重要补充。江西宜黄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直通车”考察机制,出台《关于事前征求县城市社区党工委意见实施办法》,对于拟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等级等考察对象,延伸掌握参与组织生活、社区报到等情况,坚持将考察预告、任职公示延伸到居住小区、所在社区,加强“八小时”外了解。这些做法既看干部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也查是否存在奢靡享乐、情趣低俗问题,更看是否培育清正家风,通过关键节点的“扫描”,勾勒出干部真实形象,精准把握了考察重点。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于每一名干部的自我约束,成于社会各界的监督。每名干部都应将纪律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主动净化社交圈、规范生活圈、涵养朋友圈,让“八小时外”成为党性修养的“练兵场”而非“后花园”。当生活圈考察成为常态,当“两面人”无处遁形,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必将不断提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杨志)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