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不越界的形象创新理应点赞

2025年11月06日19:04

来源:大河网

近日,浙江新昌“林小白在基层”视频号在网络走红,让“公职人员形象创新”成为热议话题。90后村团支部书记林仰铎以“林小白”之名,从一板一眼的宣传员转变为“听劝式博主”,跳舞变装、换装背心的尝试虽被网友玩梗,却实实在在帮助农民卖掉了柿子,收获20多万粉丝。这种看似“擦边”的形象转变,本质是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主动求变,为新时代公职人员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启示。

公职人员的形象边界,从来应以“为民实效”为标尺。传统基层宣传中,严肃刻板的语态常陷入“传而不通”的困境,政策信息与群众需求之间存在无形壁垒。林小白的转变始于助农初心,他摒弃“中山装式”的固有表达,跟着网友建议调整风格,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沟通桥梁。这种转变绝非无底线的“博眼球”,而是公职人员放下身段、对接民意的生动实践。当视频流量转化为农产品销量,当网友调侃化作对乡村振兴的关注,足以证明其行为始终在“为民服务”的正轨上,与那些突破纪律底线的“擦边”有着本质区别。

“听劝”的背后,是公职人员群众路线的鲜活回归。网友戏称“他变成这样,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这句玩笑恰恰道出关键,林小白的形象迭代源于对群众意见的尊重。从服装风格到内容形式,每一处调整都是对受众反馈的积极回应,打破了公职人员“居高临下”的刻板印象。这种互动式传播构建起新型干群关系,网友在玩梗中拉近了与公职人员的心理距离,基层治理的公信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当然,“出圈”需守“底线”,灵活不能失度。公职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言行必须坚守政治立场与纪律规矩,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林小白的“出圈”始终锚定文旅宣传与助农推广核心,从未偏离政务属性的本质,其视频内容既保持了基层传播的公信力,又兼具网感特质。这提醒我们,判断公职人员言行是否得当,不能纠结于形式是否“传统”,而应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是否遵循纪律要求。那些将公权力私用、突破伦理底线的“擦边”行为理应坚决反对,但对服务群众的创新尝试则应给予包容。

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感知与积极回应。从各地文旅局长主动出镜花样宣传,再到林小白为助农推广跳舞变装,这些案例都充分证明:公职人员不必困于“标准答案式”的形象,只要坚守为民初心、守住纪律底线,适度放下“架子”、创新表达,就能赢得群众的真心认可。新时代的基层舞台上,需要更多这样懂群众、接地气的干部,用真诚打破壁垒,用创新凝聚力量,让公职人员形象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愈发鲜活、愈发坚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郑鑫)

责编:孙华峰   编辑:杜若森  审核 :刘杨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